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5月4日,是属于全体中国青年的节日为弘扬五四精神,增强粤港澳青年学子的民族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系列研学”首期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当日举行。
首期“粤港澳青年非遗研学游”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中心阁及沙湾古镇为核心地点,招募暨南大学20名在读港澳籍大学生,结合广州非遗常设展导赏、沉浸式实景非遗剧本杀、少儿非遗演出、非遗互动问答以及专题研讨会等多元体验形式,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间的联动,进一步传承、创新、活化非遗,赓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5月4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文化馆实验剧场进行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为暨南大学的在读港澳籍大学生授旗,宣告本次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随后展开非遗问答互动,调动了现场共同学习、探讨的活跃氛围,也让粤港澳学生进一步了解岭南非遗的意蕴与魅力。
本次启动仪式与广州沙湾中小学联动,小朋友们带来了不少精彩的表演——沙湾实验小学表演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醒狮、沙湾荟贤小学带来了省“非遗少年说”获奖节目《最美非遗数粤乐 天宫课堂来相约》、沙湾龙岐螺阳小学带来了原创非遗童谣《非遗心 少年梦》,以及沙湾实验小学沙湾中心幼儿园带来了省非遗原创一等奖节目《我要出色》,这些节目均展示出了非遗对青少年群体的正向引领力量,也助力青少年一代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随后,研学团前往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参观了特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和常设展《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馆内琳琅满目的牙雕、玉雕、广彩、广绣等工艺精湛的作品引人注目,“广东音乐五架头音乐科技装置”“岁时节庆交互轴图”“不时不食电子餐桌”“求医问药体感交互”“广州非遗电子地图”等各类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彰显岭南文化的“双创”新活力,不仅让港澳青年学子更好地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也增强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员的文化自信。
沙湾古镇历史悠久,是广府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非遗保护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目前正在积极培育“沙湾活态非遗古镇”本次研学活动中港澳籍学生们体验的“2023梦回沙湾”剧本杀,便是一次串联沙湾非遗和古镇人文景观的创新非遗体验。
该剧本杀以沙湾乡居民“何碧华”意外穿越时空,来到2023年的沙湾古镇寻宝为剧情背景,在体验过程中,研学团不仅可以探访沙湾古镇的三稔厅、留耕堂等历史遗迹,还可以在环环相扣的谜题中沉浸式感受穿越悬疑气氛“2023梦回沙湾”剧本杀令体验者以独特的视角主动探索沙湾非遗的奥妙,既能感受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等非遗所诞生的历史背景,还可以从沙湾特殊的宗族文化中感受到非遗的传承不息,这正契合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珠水同舟”——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借助这种新颖且具有互动性的体验模式,港澳青年们切实感受到广州非遗保护的新活力和人文湾区交流的全新打开方式研学团还在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二楼开展了研讨会,多位学生代表发表演讲,积极分享本次研学活动的感受与启发。
他们表示,这次研学活动展示出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大湾区非遗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珠水同舟”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据悉,“珠水同舟”系列研学在2023年度计划举办三期,此后两期的研学活动则会分别针对在穗港澳籍中学生及小学生,同样围绕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中心阁展开,辐射到广东醒狮、粤语讲古等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地,让各年龄段的港澳籍青少年都能对广州非遗有更全面的了解。
这反映了广州非遗保护工作以助力人文湾区为导向的新格局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