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吃,人人喜欢吃,我们天天离不开吃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这里的“食”读shi,二声,动词,吃的意思食有吃饭,进餐、饮、 喝的意思《诗经》中就有记载,《魏风·硕鼠》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这里的“食”即吃的意思
凡事有法那么“食”会有什么讲究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食”的一些问题:首先,聊食量关于食量,日本人的习惯非常好,每餐七分饱是最合理的食量其好处一是可以减少胃肠疾病,二是可以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疾病,三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四是可以避免肥胖,强身健体!。
做到七分饱的方法:有饭前喝汤、先吃高热量和喜欢的食物、多吃蔬菜、小容器盛食物、细嚼慢咽等您不妨一试,必定有效!其次,聊食相因为与天文学名词的重合,所以这里就叫做吃相吃相千差万别,不外乎文雅与饕餮
文雅的吃相不外乎,君子慎独,一个人的独酌也要铺上餐巾,配好餐具,伴着音乐,细品慢咽,不要浪费了好时光在酒宴上,要注意再饥饿也不能埋头苦干,要不时放下筷子,与同餐的人交流对食物、食材和烹饪的赞赏见到每一道佳肴时,首先要推荐给他人一起分享,吃得可口要重点推荐,可口的美味再转到自己眼前时,至多连着取用两次,且总量不能超过在场N个人数的N分之一。
,这点非常重要到宴席尾声,本着不浪费的精神,看到自己喜欢的美味还有剩余,可以多取用一些,甚至最后打包这样才不会失礼!
饕餮者,先秦的《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饕餮的吃相有风卷残云、有狼吞虎咽,有筷子横扫,有声如豕犬,有拖泥带水,有无所顾忌。
这些吃相有的是饥饿所致的饿虎扑食,有的是自私所致的旁若无人,有的是失教所致的随心所欲餐桌上遇到这样的人,会不会是很惊悚的场面?不管什么原因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饕餮之相都应该有所收敛好的吃相不仅会让共同用餐的人有更加美好的体验,也会让自己的用餐心情和品味有好的提升!。
第三,聊聊食境就是用餐的环境和氛围古有曲水流觞,后有满汉全席(清朝宫廷盛宴,肴馔共计320品)、周八珍(周朝时期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宫廷盛宴,由八珍烧制而成)孔府宴(官府宴之首,也是高等级家宴)、鹿鸣宴(源于唐代的地方府衙为科考得中人士设立的宴席)、曲江宴(唐李隆基于曲江亭宴请新晋进士的宴席)、烧尾宴(也是唐朝盛行的同僚朋友之间为加官晋爵和及第之人庆贺的宴席)、文会宴(是古代文人雅士进行文化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是最具文化内涵,最有艺术品味的宴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还有什么万寿宴、千叟宴,时令宴等,就不再不一一道来了。
现如今的饭局,有繁盛的,有私密的、有豪华的、有天然的,不论形式千差万别,背后的韵味都有着“组局的目的”!所以食之味,岂不是更加丰富了?
第四,聊聊食材食材的好,应该是天然、新鲜、正宗,烹饪时应该以最大可能地发挥主材原本的香、美、鲜为前提而如今的肥膏厚味和麻辣烫油,已经不挑食材的新鲜与否了!我们吃到的大多是在生长的过程就已经被加以烹饪了的食材,原来的天然味道实属罕见了!。
实际上中华美食历史上有无数讲究食材的美味佳肴比如一百多年前,福州厨师郑春发受绍兴坛煨菜肴技法启发,创造出一款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味中有味、互不冲突”的闽系功夫菜——佛跳墙还有苏州茄鲞、山东九转大肠、淮扬文思豆腐·、四川开水白菜·、顺德手打鲮鱼滑等,无不凝聚了祖先对食材的讲究和美食的追求!。
第五,聊聊食道这里的食道不是生理学的食道,而是食的法则和规矩!“食”,《说文》中解,六谷之饭曰食,意为“从生到死”,表示“维持人一生的东西”本义是粮食者,满足口腹之欲也,这是动物的本能我们看到过,初生婴儿抓到东西,就会往自己的口里塞。
那么关于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红楼梦》和《金瓶梅》,对食物之精细 、食器之奢华,甚至食用之规矩有着详细的描述。可见古人对吃的热衷和讲究。
古人有墨子的“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老子的“节寝处,适饮食”,都是非常俭朴的生活追求而孔子却提倡“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其主张正合统治阶级之意,从此中华民族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所以餐饮也分出了大排档、小酒馆,还有大酒店、豪华会馆的区分。
内里乾坤,是人人皆知的!
现代饮食文化认为,饮食之道是指通过饮食的调养来达到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饮食需要合理搭配,科学均衡,适时而食,因人而异!最后,关于食经食也分几种境界,有初级的果腹,二级的解馋,三级的养生,四级的吃出品味,五级的吃出追求等等不一而足。
这林林总总的食之事,只有记录在案,才会推广传承,于是有了关于食的书籍典章
古代的饮食著作有许多,例如:袁枚的“随园食单”、虞宗的《食珍录》、谢讽的《食经》、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杨晔的《膳夫经》、李渔《闲情偶记》中的“饮馔部”等尤其是《山家清供》,它是一部富有文学韵味和医学养生知识的饮食笔记。
作者林洪,福建泉州人,字龙发,号可山,南宋绍兴年间的进士,著有《山家清供》《山家清事》《文房图赞》等,另有诗作入选《千家诗》,其中《山家清供》开创了中国饮食美学的先河,被后人看作一部奇书
今天关于食的说道,非专业,纯热爱,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学如何进步,人类的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是没有改变的“病从口入”、“病是吃出来的”这些说法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对于“食”的额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所节制,凡事有度,是不变的真理!。
愿我们都能吃出健康,吃出快乐,吃出品味,吃出情谊!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