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境:明代五十佳境》王丽方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5月出版明代园林的璀璨,如今的我们已难见其真容所幸的是,古人用文字记写了许多园林园虽逝去,“园记”犹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方教授甄选明代园记中的23座园林,深研古人生动而传神的文字,对其中的50个佳境,通过200余幅精美手绘图从平面、剖面、场景透视图等角度进行还原再现;运用“形-势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了独特的建筑学分析总结。
《园境》中的研究方法、理念与所呈现的造园经验,不仅可以成为园林设计者的他山之石,还可以随着美轮美奂的图画穿越时空,循着园记的文字步入明代的园林佳境,望远山云霞,栖古松林下,听莺语水声,仰山间明月,领略明代不同园林各具匠心的设计之美。
>>内文选读:中国园林为什么有山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园林不就是要模仿自然山水吗?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有山有水,加上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园林样貌其实,用花、树、水面、装饰,就能构建很美的园林。
其他国家造园,无山也行,有山也可中国也有些园林没有做山例如明代进士陈玉辉《适适斋记》就记载了他的小园:“室大于斗,余地并辟为圃,遍植花果……明窗净几,焚香端坐……花卉敷荣”自己居住自己欣赏,窗前静坐读书。
虽然园子太小,园内也无山,可是园在城外“半村半郭之地”,周边可以“览溪山之环映,松竹之萧森”,园外有山也很好中国园林将山作为园境的重点,这与其他文明的园林差异显著。
造园要在园林之内做山,相对于种植花草树木而言,远为辛苦山可以是堆土而成的土山,需要通过大量的劳动将土山堆成,例如清代的圆明园就有大量的土山,是开挖水面的同时用土堆积而成的但是,土山还不能令造园者满意,他们更倾向于叠石山。
而叠石为山,是更加艰难的叠山用的石材,备料的过程会遇到重重阻碍沉重的石材来源于崇山峻岭或湖海深处当时完全靠人力将石材挖出、搬运一旦保护不当,石材就可能破损好看的石材叫花石,能够高价售卖于是,有漫山遍野搜寻花石的人,有为了寻找买家到处交友传递信息的人,有召集人工挖掘搬运的人。
花石交易的存在,足以说明园林用石头叠山具有量大而广泛的需求宋代皇帝想要造一座奇大无比的人造园林——艮岳艮岳需要用其多无比的好石头在园中造大山因此,花石备料这件事就牵动了全国上下,出现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园中叠石造山,在石材运送到现场后,又将面临下一个难题,如何把这些石头叠架形成一座牢固而有气势的假山。
这就需要专业的叠山师的设计和工艺技巧总之,园林造山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然而这件事经历了千百年,中国人都没有放弃,还愈发痴迷中国园林模仿自然山水,这事听起来优雅,但是实际造山操作却十分困难中国历来的造园,一定要有山,园林造山一定要有它的独到之处。
我们赏析古代的园林,不得不追问一下,中国古人为什么要在园林里做山?一、从中国园林的源头说起人类的园林传统流传最长久、成就最高的有三种,中国园林传统是其一同中国园林并称的其他两种园林,一种是欧洲古典园林,一种是伊斯兰园林。
中国园林的发端是在大山之中,所以山林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质后来,园林发展到城市附近的平地,虽然没有山林的地势,但是人们依旧追仿山林的境从实体的仿山到用特征来仿山,在平地园,仍然保持了很多山林园的重要特征欧洲古典园林,是植物茂盛点缀雕塑泉水的宅前花园,而伊斯兰园林可以说是精致的泉水园。
从规模的变化来看,中国园林从山林当中规模巨大到后来演化出许多小园子,经历了从大到小的演变欧洲园林则从有限的小规模,发展出比较大规模的园而伊斯兰园林格局整齐、装饰精致,运用于宫廷或者住宅的中间庭院,规模还没有出现跳跃性的变化。
现代英文流行于世,在语言的翻译转换过程中,中国园林就用了“Garden”这个词,与欧洲的园林相对应这个词是花园,并没有山园的意思我们如果从中国园林发端于大山,而且一直保有山林园的特征这一点来看,也许将来要替中国园林造一个单独的英文单词,来传达本源的“山林”的意思。
二、用山的目的在中国园林中,山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们先不谈中国古人为什么在山里建造园林,这牵涉到更大范围的研究和体会从明代的园记来看,园林用山有三个目的:一是“观”,即看山;二是“游”,即游山;三是“居”,居住在山里。
作者:王丽方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举报/反馈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