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防晒?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壹读(ID:yiduiread)作者:敏敏 闫梓萌用毯子从头盖到脚,还给已经被遮住的眼睛加了一副太阳镜……如果不说,很难想象出这位朋友正在游艇上度假,她的木乃伊式防晒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调侃,有网友表示“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果然没错”。
在防晒这件事上,中国人可能就没输过,哪怕只外出十分钟,很多人也是防晒衣、遮阳帽、太阳镜、防晒手套等配备齐全的。
(图/小红书@普通iris)不过,带着我们常规防晒操作的朋友们去到一些欧美国家之后发现,当地人几乎没有任何防晒装备,全副武装的自己成了“异类”一些国外的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提问:为什么夏天一到,旅游景点的亚洲人就喜欢在树荫下扎堆?。
不同的日晒与防晒我们更注重防晒的“严密”程度,其实不无道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日晒程度,和欧美大多数国家不同以国际常用的计量标准——紫外线指数,来划分世界上不同区域的日晒强度的话,世界上大多数区域,包括中国,紫外线指数峰值都达到了11+。
而加拿大,以及除了南欧个别国家的欧洲地区,紫外线指数峰值则更低,大概在5~10之间
紫外线指数地图(图/参考资料[2])这是什么概念呢?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同紫外线指数的定义是:紫外线指数在3~5、6~7、8~10之间时,若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暴露于阳光中,会有较轻、很大、极高的风险对于这三种程度的日晒,世界卫生组织给的防护建议是:。
佩戴太阳镜、帽子,使用SPF(防晒系数)大于等于15的防晒霜对于紫外线指数大于11的地区,其描述则是:暴露于阳光中极其危险给的防护建议也更多更长:采取所有的保护措施包括佩戴太阳镜使用防晒霜,用长袖宽松衬衫和裤子保护皮肤,穿戴宽檐帽子,从太阳正午前两小时到之后三小时间躲避阳光。
这么看,我们总爱裹得严严实实,做得还挺对。紫外线指数这一计量单位,虽然比较常见,但也有学者指出,这一单位过于笼统,无法突出更细微的差距。于是,便出现了用色度卡数值衡量紫外线指数的方法:
用色度卡表示的紫外线指数地图(图/参考资料[2])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加拿大几乎都处在色度值6~10的区域,欧洲除了南欧个别国家,整体数值也都没有超过10的蓝蓝的颜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很凉爽我们国家的数值,则在10~18之间。
其中,西南地区的紫外线指数最高,甚至超过了非洲大部分地区看来,大家有时开玩笑说的“回非洲避暑”,也不是没有科学道理我们的日晒程度决定了我们的防晒措施必须到位防晒霜是要涂的,但防晒霜效果如何难以确定,而且为了保证这难以捉摸的防晒效果,还得隔段时间就补涂一次,还得涂够量……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得靠物理防晒,遮阳帽、防晒衣、太阳镜等,通通安排起来!。
甚至在没有防晒霜的时代,我们也在努力防晒,比如晋代《古今注》里就提到了“藤席为之,骨鞔以缯”的席帽。
席帽(图源:参考资料[8])所以,哪怕是到了紫外线不那么强的区域,我们也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避免被晒到,这大概是我们刻在DNA里的习惯吧那么,大喇喇地走在阳光底下的欧美人,真就不怕晒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做防晒的,只是更习惯涂防晒霜,且相比于防晒黑,他们更注重防晒伤。
准确地说,他们根本不怕被晒黑,甚至还觉得自己晒得不够黑,需要用晒黑油加把火我们在国外购物平台上随机打开一个周销量上千的晒黑油,可以看到,商品介绍页的第一条就写着:“防晒系数15的深色晒黑油对于喜欢呈现金棕色肌肤,同时希望皮肤得到滋养、柔滑和保护的人来说,我们的深色晒黑油完美无瑕!”。
也就是说,他们更喜欢兼顾防晒伤和晒黑功能的产品在一些推荐晒黑油产品的网页里,博主们也都会提醒大家记得看产品的防晒系数面对火辣辣的阳光,还是要做一些防护的不同的肤色审美除了不同的日晒情况,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着我们的防晒行为,就是我们对不同肤色的审美与追求。
传统来讲,我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都是以肤白为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诗句夸赞女性为“肤如凝脂,手若柔夷”,来称赞女性肌肤的洁白与柔软,民间也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一直到现在,白皙的皮肤也是许多人追求的审美标准。
在社交平台上,有成千上万的帖子,分享变白经验,测评美白产品等国内的购物平台也风行各种美白产品,除了美白功能外,产品介绍页面还会提到抗暗黄、抗暗沉、抗干燥粗糙等功能,引导大众将白皙的皮肤与年轻、健康、气色好等概念联系起来。
近年的亚洲也不乏对黑皮肤的审美比如上世纪末在日本兴起的涩谷辣妹风格,女孩子们用深色粉底和其他妆容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达对传统审美的反叛我国也一直有女生走黑皮路线,有人把这视为一种健康、自由的肤色,以此来表达对白幼瘦审美的拒绝以及对自己的接纳。
但总体上,还是追求皮肤白皙的人更多欧美早期也是以白为美的在中世纪的欧洲,白皮肤是引领时尚的潮流那时的欧洲人认为,皮肤白表明这个人不需要户外工作或从事任何园艺劳动那时的人为了美白也很拼,有的人会通过放血,来让自己看起来面色苍白,或者是将通常有毒的含铅化妆品直接涂抹在皮肤上。
到了1923年,时尚先锋可可·香奈儿去度了个假,晒得黑黑亮亮的回来了,可可·香奈儿的同款肤色逐渐引起人们效仿于是,遵循传统防晒的人,和希望多晒晒太阳追赶潮流的人,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海滩上同时出现彼时相关的画作显示,海滩上有一些撑着遮阳伞的女子,但叉着腰直面太阳的人也不少。
(图/参考资料[7])时尚杂志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审美变化,越来越积极地在杂志里宣传晒黑的审美潮流。欧美的美黑潮就此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时尚杂志在不同年份宣传美黑的次数(图/参考资料[7])在欧美某化妆品相关商业网站,有一篇题为“为什么晒黑的皮肤更好看?”的文章,里面提到:“晒黑的积极效果主要在于,它能提供均匀的光反射,形成连续的光影交错,与白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常常伴随色素差异和明暗的锐利变化。
”在另一个美黑产品的广告介绍页,商家也宣称“晒黑一些的肤色能够均匀肤色,遮盖皮肤瑕疵,还可以令衣服颜色更好看”。
(图/参考资料[6])商家还做了一张黑白肤色对比图,不过,感觉左右两边都挺好看,可能审美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吧因为不同的审美风向,我们在各种防晒美白的时候,欧美人也为变黑也做出了许多疯狂的努力除了晒黑油和日光浴,在室内的时间他们也不放过,用各种紫外线照射工具照射自己,使自己室内变黑。
1930年荷兰的日光灯(图/Beeldbank Stadsarchief Amsterdam)但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据美国皮肤科学会统计,2013~2018年,全球青少年因室内美黑的患病率为6.5%,成年人为10.4%。
美国部分州颁布法令以禁止室内美黑等不健康的美黑行为,有关健康皮肤的信息也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室内美黑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在美国仍有大约780万成年人还在进行室内美黑咱就是说,防晒黑也好,想要晒黑也好,都是大家对美的自由选择,但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健康的,就是最美丽的[2]Liley, J. B., & McKenzie, R. L. (2006). Where on Earth has the highest UV? National Institute of Water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 (NIWA), Lauder, Central Otago, New Zealand.。
[3]Shoemaker, M. L., Berkowitz, Z., & Watson, M. (2017). Intentional outdoor t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2015 Summer ConsumerStyles survey. Preventive medicine, 101, 137–141. https://doi.org/10.1016/j.ypmed.2017.06.003
[4]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ociation: Indoor Tanning[5]Perfect Blue: Why we look better tanned
[6]Tropicoco: Best Spray Tan For Pale Skin[8]博物馆|看展览:古代防晒指南读完点个【在看】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