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江南一带,还流行着端午节吃“五黄”的食俗“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和雄黄酒,黄鳝是其中的重头菜因为鳝鱼腹部为黄色,所以世称其为“黄鳝”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夏季所产最为肥美。
中国人接触黄鳝的历史很长,战国时期的荀子就在《劝学》里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鳝鱼也是中华美食里的重要食材,淮扬菜里还有“全鳝席”。
汪曾祺先生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也提到过这种宴席:“一桌子菜,全是鳝鱼”关于吃鳝鱼有些古人颇为纠结明代有个叫作刘宗周的人在《人谱类记》里还记载过一个故事:“学士周豫尝烹鳝,见有弯向上者剖之,腹中皆有子乃知曲身避汤者,护子故也。
自后遂不复食鳝”周豫学士是谁已经不好考证了,但他喜欢做鳝鱼汤:锅中加水,放入鳝鱼,烧火加热,将其煮熟有一次,周豫煮黄鳝时打开锅盖一看,锅中有些鳝鱼腹部向上弓起,露在沸汤之外,只有头部跟尾巴留在沸汤中周豫很好奇,便将鳝鱼腹部剖开,惊奇地发现“腹中皆有子”。
这个故事本意是劝人们少杀生,但真实性存疑,因为活鱼直接下锅的烹饪方式不多见,也不卫生前些年倒是有个故事:有一条鳝鱼被放到油锅里炸了,它努力地躬起身子,厨师纳闷,取出鳝鱼,用刀剖之,发现鳝肚里有一条小鳝鱼。
看到时令人忍俊不禁:活黄鳝下锅油炸就够雷人了,更何况黄鳝是卵生动物,“腹中皆有子”的“子”指的是卵,如果鳝肚里出现小黄鳝,那就可称惊悚了也有的人是因为对鳝鱼抱有偏见而不吃《旧五代史》里记载,后周时有个将领叫齐藏珍,他曾到过江南,周世宗有一回问他扬州的风物,他说:“扬州这地方潮湿,食物也多腥腐。
臣去年在那,居然有人用鳝鱼招待我,我见这玩意儿在盘中盘屈着,像蛇一般,就是鹳雀聪明的话,见了也不该吃,更何况是人呢!”这有可能是烹饪的厨子不得法,所以才导致食客没有食欲的缘故黄鳝烹饪方式多种多样马钰还有绝活
要是问古人要不要吃黄鳝,我想大部分的古人是愿意尝一尝的《荀子》里不就说:“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产卵时,不去捕捞它们,就能让黄鳝等鱼类不断生长。
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啊!等到夏季,肥美的黄鳝难免会被端上餐桌的比如元稹便曾说:“莼多剖鳝,和黍半蒸菰”以黄鳝搭配莼菜,并与黍米饭和茭白一起食用南宋诗人方回道:“儿童拾鳗鳝,争著柳枝穿”描写儿童在田间捉黄鳝的情景。
宋朝是不实行宵禁的朝代,夜市非常繁华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过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著名夜市——州桥夜市夜市上的宵夜非常丰富,包子、鸡皮、腰肾、鸡碎等等,当然还有鳝鱼“全真七子”之一的马钰有一手烹饪鳝鱼的绝活,他曾经写过一首《西江月》来介绍自己的手艺:“我会调和美鳝,自然入口甘甜。
不须酱醋与椒盐,一遍香如一遍满满将来不浅,那人吃了重添虚心实腹固根元,饱后云游仙院”无需添加任何香料但鳝肉甘甜,这种烹饪方式估计已经失传了要说起来,古人吃鳝鱼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将鳝鱼做成“鳝腊”,即鳝鱼肉干。
南齐时有个叫周颙的人,每顿饭都特别奢豪,《南齐书》言:“何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后来想收敛一点儿,但每顿饭还得吃鳝腊、糖蟹等珍味,心里又过意不去,就让人商量哪些可以去掉有个叫钟岏的人就说:“鳝鱼变成肉干的过程中肯定痛苦,蟹浸在糖里也肯定很难受。
至于蛤蜊、牡蛎这种东西,不枯不荣,不香不臭,同瓦砾一样”最后得出结论并建议:咱们还是别吃鳝肉干和糖蟹了,吃海鲜吧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去清河郡王张俊府上作客,张俊为其量身订制了豪华套餐,其中有一道“鳝鱼炒鲎”。
鲎又没啥肉,很少人会用来做菜但有人推测,鲎形似龟,鳝则可比作龙,因此,这道菜合起来就是“龙龟”,与“荣归”同音,有为宋高宗偏安江南粉饰之意这是张俊在拍宋高宗的马屁啊现在的人自然不会用鳝鱼炒鲎,科学家研究,鲎的肉不适合食用,何况还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制作鳝羹曾经是一门产业鳝鱼也有一些更加接地气的烹饪方式,比如熬羹《颜氏家训》里就有一条提到:“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这个故事本来也是劝导人们要少吃鳝肉的,但里面的信息量却不少《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北朝到隋朝初年人士,里面提到当时有专门以熬制鳝羹过活的人,说明那时制作鳝羹已经成为了一门产业。
《太平广记》里也有个故事:会稽有棵大枫树,树干腐朽,中有空洞,每逢下雨便溢满了水,有个商贩经过时放了一条鳝鱼在里面取乐后来村民见树干里出现鳝鱼,认为这不是树里该有的东西,于是将其当作神灵,还建了一座“鳝父庙”来祭祀。
后来商人回来,见此情景,哭笑不得,“即取作臛,于是遂绝”“臛”即是肉羹,也就是说将鳝鱼熬了羹袁枚是非常注重美食鲜味,而且还颇有心得:“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袁枚的《随园食单》里提到了鳝鱼羹,说他有一次到了广东,吃到了非常鲜美的鳝羹,问厨子是如何烹制的,答曰:“不过现杀现烹、现熟现吃,不停顿而已。
”袁枚还提到了一种“鳝丝羹”:“鳝鱼煮半熟,划丝去骨,加酒、秋油煨之,微用纤粉,用真金菜、冬瓜、长葱为羹”此外还说到了炒鳝,但很简略清人李化楠在《醒园录》里的记录倒是颇为详细:“先将鱼付滚水抄烫卷圈,取起,洗去白膜,剔取肉条,撕碎,用麻油下锅,并姜、蒜炒拨数十下,加粉、卤、酒和匀,取起。
”颇有点儿快手菜的味道《金瓶梅》里的第四十九回里,西门庆招待天竺来的高僧时曾经用了二十多道菜,压轴的是“一大碗鳝鱼面与菜卷儿”,看来明朝人便很喜欢吃鳝鱼面了袁枚在自己的食单中也提到了“鳝面”:“熬鳝成卤,加面再滚”,而且还特意强调:“此杭州法”。
看来,那时的杭州鳝面就已经闻名遐迩了“鳝鱼”被视为吉兆但也不能乱作比喻鲁智深估计也是爱吃鳝鱼的《水浒传》里,鲁智深初到五台山出家,回到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旁边的和尚推他起来,让他学习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道:“善哉!”鲁智深怼道:“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而且还说:“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
”看来,在鲁智深心里,鳝鱼的鲜美比不上团鱼,也就是甲鱼古人喜欢吃生鱼片,但“生鳝片”估计是不吃的鳝鱼体内寄生虫较多,不能生吃《南史》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南梁的邵陵王萧纶为南徐州刺史,曾在集市上微服私访,见了卖鳝鱼的人便问:“如今咱们这儿的刺史怎么样?”答曰:“躁虐”。
萧纶大怒,下令让卖鳝鱼的人生吞鳝鱼,这位可怜的小贩因此丧生从此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都只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了其实,在古代,鳝鱼还代表着“吉兆”东汉有个叫杨震的人,学识渊博,但朝廷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后来有一回在讲学时,有鹳雀衔了三条鳝鱼飞到讲堂前面,有人就对杨震说:“蛇鳝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先生从此要高升了。
”杨震见这件事奇异,觉得是上天要自己做官,于是应聘而去,从此飞黄腾达但也不能用鳝鱼来乱作比喻三国时期的曹植也提到过鳝鱼,他写过一篇《虾鳝篇》,其中有“鰕(即虾鳝)游潢潦,不知江海流”之句,说的是鱼虾和鳝鱼成天游戏于池塘小流之间,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江海河流。
其深层含义类似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里头的鳝鱼明显是见识短浅的一种代表后来曹植的堂孙、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就写了一首《潜龙诗》,其中就有:“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说的是一条受伤的龙被困在井底,连泥鳅和黄鳝都敢钻出来在其面前旋舞招摇。
这是在暗示权臣当道,自己失势无助啊《三国演义》里还演绎了这一段,说司马昭听说曹髦写了这首《潜龙诗》后大怒,上朝时厉声曰:“《潜龙》之诗,视吾等如鳅鳝,是何礼也?”曹髦一时心寒,不敢吱声司马昭冷笑下殿,众官凛然。
看来,人们还真不愿意被形容为“鳝鱼”。文并供图/邱俊霖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