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论语14,汉字自己会说话,认识人性本质,感悟人生智慧——什么是“民”?“眼睛监督之下的劳动者”就是民作者:红岭浸道引言关于《论语》,人们对此“书”解读千差万别本人主要是从“古文字”的角度解读《论语》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样的蕴味。
本人主要以训练自己“明悟”古圣先贤的深意为主,自娱自乐,发在网上也以交流交友为乐*********上一篇解读了《论语》中的“贤贤易色”,让我们明白了,人与人相处中,相互影响是巨大的崇尚贤者、亲近贤者、学习贤者,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今天我们来解读《论语》内容: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为:子夏说:服侍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致力其身;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言而有信。
虽然这样的人没有专门跟随老师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到了********“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此三者,其实与孔子的“五伦”是一致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子夏只是省略了夫妇关系,另把兄弟关系合并到朋友关系之中了。
其实质上,还是要维护好超级稳定的社会结构,将统治集团的利益长久维持此三种或五种关系的每一种关系的松动,都是对整个贵族集团利益关系的解构,是对整个集团利益的破坏孔儒对此是非常清楚的,但他们永远不明说出来,这或许是其“慎言”的真实目的吧。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并不是对全社会的所有人说的,而是,对士及士以上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人说的在那个时代,能称为“人”的,只有士及士以上的人,平民和奴隶不会被他们称为人,平民只能称为“民”。
“民”在甲骨文里的写法:
这种解读,我认为不太妥当。《说文解字》中对“民”字的解读:众萌也。我觉得说文解字大概率是准确的。因为,我的看法是,“民”,是“眼睛监督之下的”,所以用那样的“画法”来造“民”字。
********在古代,“民”是不被当“人”看的只要是“眼睛监督之下的劳动者均应是民”“眼睛”是谁呢?就是那些“士”如孔子年轻时曾做过掌管畜牧的小吏,并不是让孔子去放牧,而是管理那些放牧的民士也因此取得较没有工作的士更高一些的收入。
而作为“民”,只能被士管理所以后世有“牧民”一词流传,后代还有官名为“牧”,如汉末刘备曾任“益州牧”,就是一个实例看来古人还比较“实在”,“牧民”就跟放羊一样,就说成“牧”跟“眼睛监督之下的劳动者”的“民”字直接相对应。
********《论语》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