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到清朝,有很多统治逻辑是相通的,学者们管它叫秦制延续这一套逻辑呢,差不多就是——大一统,完善的官僚系统,然后来统治被扒拉成一盘散沙的民众,这个本质是基于农耕文化的,就是大家都被固定在土地上,这种大条件下形成的统治逻辑。
就像大家知道商君书一样,内容很多,其实呢,商君书大概率不是商鞅亲笔写的,里边还记载了很多当时的秦国政令,但后人还是普遍认为一大部分是商鞅的思想汇总,所以他这个人吧,后世评价不好得很大家都知道里边最著名的概念“驭民五术”。
简单说就是弱民、愚民、贫民、辱民、战杀强民,这些理论呢,贯穿在秦朝始末,也是后人给君王太子必看的书目,但得偷偷的看弱民就是民要弱,这个无可厚非,民强了势必要造反的这里的道理就是,百姓嘛,就是为国家提供人力物力的劳动力,既然是劳动力,。
就要被打散成沙子,不能存在太多大家族、也不能有地方豪强聚集起来,所以商君书有严格的规定,一个家如果有两个成年男性还不分家过的话,就要双倍收税,反正目的很简单,底层不要抱团,自然就弱了,这样更好管理不但不能抱团,也不能思考,这是愚民,百姓不能学太多知识,就好好种地就行,如果老百姓能够通过知识就成为贵族或者官员,那他们就不好好种地了,所以呢,这个社会,要让大家都觉得学知识没用,没法实现阶级跨越,大家知道没用也就不学了,会更加好好种地,保证交了税还能多留点粮食给自己后代。
这种完全阶级固化的风气,其实直到唐宋才被科举制度改变了一些,其实主要是宋,因为宋呢,更注重文治,穷人也可以靠知识才能成为有地位的知识分子,能当官能打破阶级壁垒但是呢,很多人还真以为那会儿的官员都是拼本事参加科举考出来的,其实不是,。
哪个朝代的科举都不是官员主要来源,就算是那么注重科举的宋朝,后期科举出身的官员都不到1/3,剩下大多还是恩荫出仕,说白了就是靠他爹的官职跟着当官的,不光儿子可以,侄子也可以,一人当官,带着七大姑八大婆的孩子都可以。
其他朝代也一样,唐时候科举出身的其实都不到20%,元朝那个外族治理下更是玩不转科举制度,几乎可以忽略科举途径入仕,反而明朝时候还相对好一些但是更多时候除了科举,还有国子监生这种门路来当官,谁能进国子监?这都是有门槛的,高级官员的子弟和富家子弟才能进这种最高学府上课。
所以,你看,每个朝代,科举是必备的,总要给底层留一个上升通道的希望,但是统治者都不会完全放开进入官僚系统的途径给不可控的科举制度的科举永远不是主要的模式,统治者必须要有一种更容易把控的方式来控制谁进来官僚集团。
,这才能让官僚集团完全为自己服务这虽然是秦制,放美国也差不多,老总统的儿子还是总统,老市长的儿子也还是市长,基本是摆在台面上的逻辑回来看商鞅,一开始商鞅搞变法,有一群人反对他变法,他就把这些人抓起来砍了;后来有一群人开始赞扬变法,然后他把这群人抓起来也砍了。
啥意思,就是秦王变法就变法,你们别反对,也别赞扬,就是——别讨论就好了,不讨论大家也就不会辩来辩去深入思考了,这样政策才更好实行下去这就是"民愚则易治"如果你觉得这东西太黑暗,那你可能不懂政治,抬眼看看全地球的国家,也没啥差异,美国底层是不是盛行“快乐教育”“大麻随意”呢?白宫和资本家是不是沆瀣一气呢,华尔街玩弄出来的次贷危机是不是都全身而退了?所以,放轻松,。
组织的维持和延续,内里一定是有黑暗色彩的贫民更好解释了,老百姓不能太有钱所以商君书还提出六种危害国家的东西,叫六虱: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就那些我们认为儒家良好品质的东西商君书说呢——这六虱不能有,对国家没好处。
为啥?国家不够强大的时候,咱就得向外打仗,打仗就穷,老百姓过得都不好就不讲究诗书礼乐了,打败了周边国家,国家就慢慢强了;但如果国家过得挺富足,不向外打仗,老百姓生活好了,可不就天天追求礼乐诗书,仁义道德去了,这么下去,老百姓就更不想打仗了,国家就玩弱了。
把这道理放今天,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瞅瞅北欧几国,可以说日子过得全球最舒坦,但国防部长一水女性,主要是这大部分的女性国防部长,几乎没干过任何相关工作就掌了一国国防大权,可真是这地域和平太久了大家都无需真的搞国防了,而且人民思考越来越歪,越来越圣母心充满慈悲,所以2011年不是有件大事吗,有个人叫布雷维克,这家伙为了证明废除死刑是错误的,做了个实验,跑去集会射杀了77个人,他想求死,但是国家没有死刑,最高只有21年监禁,于是判了这人21年监禁,因为社会认为他需要被赋予人权,牢狱里他还满腹牢骚咖啡太难喝,最终这家伙还考了个大学要去学政治学,因为人权,居然还被同意了,这事我们觉得魔幻,其实放在北欧也正常。
但秦国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不管国家过得穷不穷,百姓是不能过得太富裕的,百姓富裕了就不好使唤了,就得用各种方法让百姓重新变穷,例如如果百姓有了钱,他就不想服兵役了,那就让他出很多钱免服兵役,这样他就又恢复贫穷了,大家每天过得捉襟见肘,忙着养家糊口,也没空想别的了,这样国家才会强盛。
秦国,把百姓严格的捆绑在土地上,列入户籍,百姓全家一门心思好好种田,哪也不去,毕竟自己的地不能跟着跑,百姓就好管理了,然后上交赋税,但很多时候一家人辛苦种了一年田,交完税以后剩下的粮食居然不够全家吃了,这时候官府就会把这个家庭的田地收回去,然后让全家降级变成农奴。
你说你想跑,跑不掉的,跑了没饭吃,法律太严厉,还有连坐制当秦民事真的惨,吃不饱穿不暖,没知识没文化,更看不懂秦国复杂的律法,随时可能违法犯罪被抓了去,更有可能说错一句话就被隔壁老王举报了所以商君书这玩意儿呢,初看觉得黑暗至极,再看还是黑暗至极。
,很多人读完就觉得商鞅这家伙,死得好,而且死晚了,车裂都是活该确实,商君书这一套有很多治世哲学,但也有一大部分是无法延续的,因为太把人当牲口了商鞅变法还有个重点就是搞垮贵族,这帮贵族在各个地方本来也是有社会地位的,商鞅知道,只有让他们吐出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秦王才能吃下去这些人力物力财力,商鞅搞的就是一点点抽掉这些贵族势力,你想承袭你爸的爵位,可以,但要降两级,这就把贵族全部削弱了,你想继续维持你爸当前的阶级,也简单,去战场上打打杀杀用军功就能保住爵位,说不定还能上一个台阶。
这样一举两得,既打击了贵族这个中间障碍,让秦王直接管理底层百姓,还用军功这种唯一上升路径养强了军队,不得不说,大聪明啊但最后商鞅实在是得罪贵族太多了,秦孝公一死,商鞅大概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干脆提桶跑路了,他也确实猜对了,最终硬是被捞回去让秦惠文王给车裂了,但他死了,他留下的各种方法,秦惠文王却接着用了。
(不光秦惠文王,其实后来大多数帝王都在用,像汉武帝,一样是把官僚集团用到了极致,对百姓高压到了极致)秦花了10年灭了6国,不得不说商鞅那套对外打架是有效的,无往不胜,当然啊,国家管理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
秦国唯一的胡萝卜只有立军功,剩下全是大棒秦民过得那是真的苦,活得太惨了,不是在种地,就是在打仗,有点钱了就被上边收走了,知识不让学,虽然打起别国来战无不胜,但人民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几十年调教下愚昧淳朴的很;但是呢,其他各国都不是秦国这么玩儿百姓的,最后就导致一个问题,边境的秦民想尽办法冒死都要往周边各国逃跑,就是不愿意留在秦地等死,秦国后来给老百姓土地都不好使了。
这种极致的苛政是会被反噬的所以最后秦统一六国后,周边被并进来秦国的韩赵燕魏楚的老百姓们,俗称新秦民,都疯了,这什么玩意儿啊,上半辈子过得宽宽松松的,突然被大秦帝国统一了,咋下半辈子日子更惨了,官府管的多,赋税重,随时可能没落成国家的农奴,还随时可能违法了去见上帝,这辈子都没受过这种可怕的统治。
不但老百姓疯了,以前各国的地主、贵族们也疯了所以后来出来一堆反贼人物,一个个的,还没有被秦制给驯服成散沙化个体的时候,就都爬起来造反了刘邦反了,项羽反了,刘邦是个穷人流氓,项羽是个楚国贵族那会儿,楚国贵族反秦反的最厉害。
,就是因为其他国家都改革搞了郡县制,集权了,但楚国没有,人家在楚国当贵族当得好好的,被秦给收拾了,收拾完也不好好安排下,这帮贵族们自然看秦王不顺眼得很还有刘邦,其实对付刘邦这种人吧,商君书中也有对策的,就是这种人是不允许存在的。
在秦国唯一的升迁社会地位的方法就是立军功,只有你能打仗,能干掉敌国人,你家地位才会提升,这也让秦战斗力爆棚了,但升迁不能靠科举,不能靠钱财,不能靠嘴皮子而刘邦这种人,是靠智慧靠脑子,或者说靠人脉资源,来抬升自己的阶级地位的,这在商鞅看来就是“邪道”,对国家是绝对的威胁,存在就是祸害。
但是对于刘邦这种“邪术”的新秦人,秦王还没来得及搞定和驯化呢,他们就已经起势了,不但起势了,而且刘邦走到哪被拥护到哪,这才是天下苦秦久矣于是,秦二世而亡这事儿,又悲催又合理,其实亡国这事儿跟秦二世胡亥这小子也没太大关系,他也就是个背锅的,毕竟他之前大秦土地上就遍地是反贼了。
所以,商君书这东西,是能反映很多驭民之术,但也反映出了这么极端的玩法会很快玩儿死一个王朝。公众号:湖上居民。谢谢阅读。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