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文的题目是“爱”,那么这里说的“爱”是什么?先从那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说起,正是一个女孩子情思初萌的年纪,在春天的晚上,桃树下,身着月白的衫子,对面住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情愫在微风中悄悄地浮动,又轻轻地落在心上——可是,“就这样就完了”。
在讨论文章主题时,身边一个小男生说,她们之间或许是有爱的,如果当时她走过去说了,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各自走开,这女孩子也许就不会经历后面的风波了可是,男女之间对待爱的态度天然就是不同的张爱玲在写作时并没有谈“如果”,故事就戛然停留在那里。
文章读到后半部分我们才知道,那一幕只是那女子老时常提起的一件往事,那是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但没有懊悔,也没有遗憾所以,文章里的“爱”是说什么?是说女孩子对那个年轻人没有说出口的表白吗?我觉得不是常说“知人论世
”,张爱玲幼年时处在时代变革阶段,但作为满清贵族仍延续着富足的生活,一如文中“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她本该拥有的是幸福的未来,但后期的家庭变故与战争囚禁了她的一生,她变得敏感、孤寂,她成为了一座孤岛。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可抹去的,张爱玲的写作也总以描写女性的悲哀为主她的文字既有东方古典文化中的意味深远,也有西方文化的意识流和浪漫美学,笔调苍凉孤傲我们不能忘记,这是张爱玲笔下的“爱”,她的爱应该是心口的硃砂痣,是沥血的。
红玫瑰,是高空的烟火,是违背传统大团圆结局的虐恋,而不会是白月光底下的纯情与圆满可是这一篇散文却与她的多数小説不同,小说总是告诉读者“爱必是千疮百孔”,但这篇中的爱却带着梦幻与温情,所以,文中的“爱”应该是一种记忆与向往,“记忆”是指老妪经历过无数风波落得最后平静时,想起年轻时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一段如月光般纯净的日子,而“向往”则是张爱玲隐匿在字里行间的自我,正如那段经典段落:。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她也许向往的就是这样一种刚好,不一定要有结局,但曾经有过,遇见过,哪怕没有交谈,在那样一个春风如醉的晚上,在月光倾泻如水的时间一隅,有过轻轻一眼对视,已是爱情。
虽不像《金锁记》《色、戒》等小说中着重刻画女性在爱与不爱里的痛苦与挣扎,这篇散文只有轻描淡写的描绘与讲述,但读者依旧可以从中读到其透彻的人生观察而且,张爱玲即使在述说这种温情时,也依旧不忘将爱的短暂和飘渺点明,爱终究是短瞬即逝的,大家细细一想应该都能想到这点。
作者游离在文本之外,却将情感寄托在文本之中,这是作家一贯的作风前面有答主提到,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的故事写的,但只要落笔,就介于现实的真实与作者的虚构之间了所以说,无论是她,还是她,爱的其实是一段刚好的年华,这是她们早已在无涯的荒野里失去了的。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