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百科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佛山铝单板工程(古时候的人一天吃几顿饭)古代每天吃几顿饭,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8-05 点击:19

民以食为天,在新旧石器时代,关于吃饭,最早的人类其实是同动物一样的,看看动物世界中的狮子与鬣狗就知道,有食物就能多吃几顿,没食物就多饿几天,没有固定的规律进入文明社会,物资极大的丰富起来,有了阶级,出现了国家,人类才有了固定的吃饭时间,至于一天吃两顿还是吃三顿,完全取决于礼仪制度与经济状况。

《战国策 齐四》: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这是记载在战国策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田需对齐王说的话,田需说:士人三顿饭都无法吃饱,可是您所吃的鹅、鸭还有剩余从侧面证明了战国时期的士人是一天是吃3顿饭的,但由于当时的物资并不丰富,条件不是太好,士人吃3顿饭也经常吃不饱,那普通的老百姓就更加吃不饱了。

古人吃饭士人是统治阶层中的最低等级,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层有四级,天子是独一档,其下是诸侯,再次是卿大夫,最后才是士,士之下就是普通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庄子 内篇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就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聚集粮食《庄子》和《战国策》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记录的也是当时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普遍都能一天吃三顿饭,至于卿大夫、诸侯应该与士一样,都是一天吃三顿饭,至于天子,则可能是一天吃四顿饭。

《白虎通 礼乐》: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从这段记载来看,最高统治者一天是吃4餐的,为什么会吃4餐呢?因为天子有来自四方的物品,享受四时的功业四方不太平时,有减少吃饭的做法,天子吃的四餐饭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广告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帝王一天可以吃四顿天子的第一餐称为旦食,是在每天天刚亮的平旦时(早上5:00~7:00)吃的,第二餐称为昼食,是在每天中午日中(中午11:00~13:00)时吃的,第三餐叫夕食,是在每天下午晡时(下午15:00~17:00)吃的,第四餐叫暮食,是在每天太阳落山的日暮(17:00~19:00)时吃的。

贵族们由于本身占据统治地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天至少都是吃三顿饭,从春秋战国开始是如此,到了秦汉时期也是如此《汉书 淮南厉王刘长传》: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

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长因为犯了法,官吏上书请求流放到蜀郡的严道县邛地,在流放的过程中,每天都能吃上三餐饭,由沿途的郡县来供应。

诸侯和士一天可以吃三顿说完了统治阶层,再来说说普通老百姓《墨子·杂守》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救死之时,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如是而民免于九十日之约矣计每天吃六分之二斗,则每餐吃一升加大半升;。

每日吃两餐粮食十分紧缺的时期,每人每天按二升吃二十天,每天三升吃三十天,每天四升的吃四十天,照这样推算和实施,每人只要节约九十天,就有一个老百姓不致饿死这里说的意思是士兵每天吃两餐,并告诫如何节约粮食,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先马未到,粮食先行,如果士兵一天吃三餐的话,粮食根本供应不起,只能吃两餐以节约粮食。

广告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老百姓一天吃两顿或者一顿士兵们吃饭的时间也是有要求的,第一顿饭称为“饔”,在隅中(太阳行至东南方)吃,差不多就是早上9:00~11:00,第二顿饭称为““飨”或“飧”,在申时吃饭,差不多就是下午15:00~17:00,别的时间基本上不会吃饭。

宋代虞俦《即事 其三》:归来世事任浮沉,车马萧条门巷深一榻容身无妄想,两餐度日少关心哪怕到了宋代,百姓依然还是吃两顿,一些穷困潦倒的诗人也是一天吃两顿,法律并无规定一天吃几顿,老百姓一天想吃几顿,完全看个人的经济能力,有的钱就吃顿,钱不多就吃两顿,没钱一天只吃一顿的也大有人在。

遇到灾荒和战乱年间,百姓没饭吃的太多了,甚至人吃人的也有,交换吃孩子的也有,有个成语叫”饔飧不继“,饔是早餐的意思,飧是晚餐的意思,饔飧不继的原意是吃了早餐没晚餐,也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意思。

遇到战争和饥荒一天能吃一顿就不容易了遇到行情不好的意思,士人一天吃三顿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底层的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了,到了隋唐时期,经济得到发展,有条件的老百姓可以吃三餐了,会在中午临时加一餐,有条件的吃主食,没条件就吃点心。

一日三餐到了宋朝才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标配,宋朝偏安一隅,军事上没有啥成就,但经济却取得长足发展,达到整个封建社会的顶峰,人口过亿,而且宋朝还有夜市,不像之前的朝代晚上都是宵禁,宋朝的百姓生活富足起来,也就有了吃三餐的条件。

宋朝商业发达,夜生活丰富,有钱的人还会吃四餐,也就是增加一个夜宵,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其实古人的生活习惯与现代人很接近,不管是一天吃两餐还是吃三餐,现代也有人一天吃两餐,这些人多是健身人群,对身材要求较高的人。

自唐宋以来经济发达、物产开始丰富现代同样有不少人晚上吃宵夜,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吃宵夜越多,这些人一天可能吃四餐,也可能吃三餐,并不固定,古人也是如此,晚上如果有应酬的话,也可以吃四餐,早上如果起不来,一天就吃三餐。

明清时期,老百姓基本上是一日三餐了,但是有不少满族人是吃两餐的,康熙皇帝在给汉人大臣的奏章中曾经这样批示: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这是因为清朝最初是在关外苦寒之地,以游牧和狩猎为生,保持着艰苦的生活习惯,影响着后代,康熙皇帝还在清初,到了清朝后期,清朝皇帝也跟汉人一样吃三餐甚至四餐了,已经全盘汉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