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有一位勤劳的老农,他每天下地干活,除草、施肥、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起来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位老人却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被他整整隐瞒了六十余年,直到省委书记卢展工下乡探望,无意中看到一张照片,才识破了老人的真实身份。
卢展工靠一张照片识破老人身份时间回到2011年1月4日,从北街村的村头远远望去,村子里有一间破旧的土房子,和周围的房屋相比,显得十分不和谐当天早上8点多钟,村子的尽头突然驶来了一辆黑色小轿车,后面还跟着一辆灰色的三轮车。
临近村口,三轮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了十几个人,他们的身上都挂着范县工作人员的牌子而小轿车则径直向那栋土房子驶去镜头拉近,只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早早地就等候在了土房子的门口,清晨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影子被拉的老长。
小轿车缓缓地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两个穿着制服的公务人员,他们搀扶着老人上了车子。这是市里面来人,要接老人去开会的。
广告他只是个小司机,伺候的却是一个富太太,小人物一步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再看村头三轮车旁边,有人喊道:“走了、走了,老人家走了!我们快过去吧!”“先别急,再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走了?”有人说道小轿车驶远一点后,三轮车飞快地往土房子开去。
所有人下车以后,开始从车子上搬下来一堆建筑工具,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等家用电器看这架势?好像是要拆了这栋老房子。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些人是来帮助老人加固房子、安装电器的。
范县的工作人员,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将这栋老房子添加了承重梁,翻新了旧瓦,粉刷了墙壁厨房里重新砌了一个新灶台,卫生间也装上了热水器三天以后,黑色小轿车又开回来了,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房子,老人有点埋怨地说道:。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早知道是要给我盖房子,我肯定不去市里开会的,又给国家添麻烦了”工作人员赶紧解释道:“李老,您这个房子属于危房,是一定要加固一下的,您是人民的大功臣,这也是您应得的待遇”老人更加不高兴了,他说道:。
“什么功臣不功臣的,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农民,而且都土埋脖子了,以后再也不准浪费国家的钱,花到我这个老头子身上了。”工作人员赶紧点头道:“李老,您别生气,以后再也不让国家花钱了!”
广告家道中落的男子从底层爬起,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巅峰,过上众美环绕的逍遥人生!×李文祥在工作人员的眼中,这个老人脾气有点倔,但是又特别的可爱这位老人叫李文祥,那么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为何国家要如此优待他?这件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荣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在河南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着一家人然而不幸还是降临了,在李文祥五岁的时候,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这对于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从此以后,父亲带着孩子们艰难地维持着生计所以在李文祥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帮父亲捡拾柴火、做饭洗衣等到他大一点之后,就开始给大户人家放牛、做一些杂活农闲时节,他就上山砍柴,挑到离家十几里地的集市售卖,换取一些微薄的工钱,用以补贴家里的口粮。
然而当时正逢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困苦即使这个小小的身躯,耗尽了全身的气力,家人的温饱依然没能得到解决,一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后来,随着土地革命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李文祥一家也分到了两亩田地。
然而这些田地都位于黄河边上,是典型的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的盐碱地为了这些地,李文祥一家是拼了命的耕种收成好的时候,能够达到种子的三到五倍,半糠半菜的也能将就着过上一年但是如果赶上天灾,基本上都是颗粒无收,只能靠着挖野菜、挖草根、啃树皮艰难糊口。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的困境,兵乱又来了,老百姓不仅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李文祥一家,也不例外1940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河南,大部分地区都沦陷了日寇在当地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悲惨生活。
为了躲避战乱,父亲带着两个孩子跑到了安徽,靠着早年读过两年私塾,能进行简单的算术,所以父亲在当地做起了穿街过巷,摇着“波浪鼓”的“卖零货”生意。
被迫背井离乡,十五岁的李文祥,常常会听到父亲咒骂日本鬼子所以在他的心中,也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痛恨有一次卖货,李文祥看到了大街上贴的当兵宣传报晚上回去的时候,他对父亲提出,自己也想当兵入伍、报仇雪恨然而,这个要求父亲却表示不同意。
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参军入伍就代表着流血牺牲作为李家的长子,李文祥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孩子,我不让你当兵是有原因的,我老了还要靠你啊你以后就娶个媳妇,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难道不好吗?”。
面对父亲的劝说,李文祥暂时息了自己当兵入伍的想法然而在1940年年底,李文祥却瞒着父亲报名当兵了那天,李文祥和父亲像往常一样,穿行在大街小巷叫卖着突然看到村里出现了一张征兵告示,就在村头设立有征兵处
李文祥告诉父亲自己要去解手,借故离开了一会,跑到了征兵处咨询他问工作人员道:“你们是什么队伍?是在招兵吗?”“我们是新四军,是专门打鬼子的队伍!”征兵处的工作人员回答道新四军?好像在哪里听过,李文祥突然想起来,前几天听一个老乡说过:。
“新四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好队伍。”当时同村有不少人都报名了,李文祥的内心也十分渴望,但是又害怕被父亲埋怨,所以他就偷偷地报了名,和其他十三名新兵,一起加入了新四军队伍。
直到后来,李文祥一直觉得很对不起父亲,他回忆着说道:“那时候不懂事,后来想到自己的父亲,我确实太不孝了,让他老人家担心了很久”参军报国是忠,赡养父母是孝,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李文祥不后悔自己为国尽忠,却十分后悔自己没能为父尽孝。
话虽平淡,但是我们依然感受到他内心对父亲的愧疚之情李文祥入伍以后,父亲十分的着急,他四处寻找打听孩子的下落,最后在一个老乡的口中,得知了李文祥去当兵了第二天,父亲找到了新四军驻地,部队首长把李文祥喊了出来,对他说道:。
“小伙子,你父亲找到我了,他说希望你能回去,咱们新四军不强留任何人,到底是去是留,你自己考虑一下。”
新四军然而,刚刚接触了队伍的李文祥,他是铁了心的要跟着队伍走,所以他当着父亲的面对父亲说道:“爸爸,您就让我去吧,赶走日本鬼子,不是您一直都渴望的事情吗?”眼看着儿子决心已定,父亲也只能暗暗地抹了一把泪。
临行之际,他给李文祥准备了一件衣服和两双鞋子,对他说道:“孩子,你可一定要活着回来啊,我就在家里一直等着你回来!”父子离别,泪如雨下此情此景,让部队领导都十分不忍,他对二人说道:“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打跑日本鬼子的,让你们早日重回家园。
”李文祥和其他新兵们一起,在萧县支队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训练,随后加入了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淮北战役打响以后,大部队开到了洪泽湖附近由于李文祥从小就吃糠咽菜,导致营养不良,身材瘦小,组织上就安排他成为了一名通讯兵。
平时就负责传递情报,不忙的时候就执行侦查工作直到一年以后,李文祥的个子也长高了,身体也结实了。他才真正地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和战士们一起在洪泽湖打游击。
芦苇荡里的游击战洪泽湖的水系特别发达,像蜘蛛网一样辐射开来洪泽湖边和周围的水系,全部长满了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是十分适合打游击的战场游击队员们三个人一组,有鬼子的时候就打鬼子,没有鬼子的时候就打渔干农活在洪泽湖打游击的那几年,李文祥并没有参加过几次战斗,但是却有一件事情让他记忆深刻。
李文祥回忆道:“洪泽湖里面最不缺的就是鱼,那时候我们一日三餐吃鱼,既没有盐也没有油,白水煮一下就吃,腥味直往人脑门子上冲,至今我都难以忘记”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又打响了部队被改编,李文祥在1947年12月,加入了。
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在解放军部队,由于战局瞬息万变,部队常常要转移阵地,李文祥跟随着部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48年9月,李文祥参加了济南战役,当时他是爆破组的一名战士。
济南战役战斗打响之后,指挥部发现济南县城的城墙太高了,敌人占据了有利的地势,战士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商议,指挥部决定派遣爆破组,将城墙先炸出一道缺口李文祥和其他爆破组成员一起,借着我军机枪手的掩护,推着装满了炸药包的小推车,拼命地往城墙下面推去。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爆破组的很多战士们都牺牲了,李文祥的看着战友一个个地倒在了自己的面前,他无比的愤恨和悲痛,更是卯足了劲冲了过去,最后到达城墙下面的,只剩下了他一个人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济南城墙被炸出了一道大缺口,随后战场上响起了我军的冲锋号,战士们一拥而上,成功占领了济南县城。
济南战役中,李文祥负轻伤,荣立二等功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打响了,李文祥奉命带领6连战士们在鲁楼阻击敌军当时的鲁楼西靠王引河,河上有一座桥,是鲁楼通往陈官庄的必经之路,杜聿明被围陈官庄,打算从这里突围后和双堆集的黄维汇合。
所以说,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守住了,淮海战役就一定能胜利;守不住,我军在战场上就会陷入被动。
淮海战役解放军急行军鲁楼阻击战打响之后,6连战士们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军,他们不畏牺牲,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几十次的冲锋,阵地上的战士们牺牲惨重,最后只剩下了指导员蔡同田和李文祥两个人还在坚守。
李文祥对指导员说:“敌人要想踏过阵地,必须要先踏过我的尸体”鲁楼阻击战的胜利,截断了敌军的援军到来,阻击了被困敌军的突围,为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后,李文祥再次负伤,荣立特等功李文祥伤势好一点之后,他又继续跟随部队辗转多地,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在上海战役中,李文祥再次荣立一等功除了这些功勋,在1949年9月的平潭岛战役中,李文祥还获得“战斗模范”的称号要知道,这个称号代表了莫大的荣誉,当时全军获此殊荣的人数是个位数1949年10月,福州战役打响,这一次的战斗是李文祥一生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李文祥坚守阵地、打到弹尽粮绝。随后他一个人和五六个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直到大部队的冲锋号响起,他才被人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
战后,第十兵团的总司令兼政委叶飞,亲自给李文祥颁发了一张“英雄战斗模范”的奖状解放战争时期,李文祥跟随着大部队,从淮北一直打到了台湾海峡,期间数次险死还生,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结束以后,李文祥在部队里面担任副连长,授少尉军衔。
特等功臣隐姓埋名回乡务农1956年,国家号召军队干部转业,带头全面发展国家经济,李文祥响应号召离开了部队,投入到了国家基础经济建设上面组织上给李文祥安排了一个工作,在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担任管理层在工作期间,李文祥认真学习,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当地老百姓的困难,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1962年,国内局势发生了一次大变化,国家再次号召军队干部支农回乡,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
李文祥老人的一家当时,只要李文祥愿意,他是可以留下来的,因为他那个时候还有军衔在身,是可以不用回乡的然而,李文祥还是回到了家乡后来就有人不解地问道:“李老,您后悔回来当农民吗?”谈到这件事情,老人笑了笑说道:。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哪里需要我,我就必须到哪里去!”就这样,昔日的战斗英雄李文祥脱下战袍、刀枪入库,和妻子陈宝珍一起,回到了家乡范县,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前文提到过,黄河沿岸多是盐碱地,并不利于庄稼的种植,虽然没有了战乱,但是河南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李文祥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地着急,在务农期间,他不忘学习和钻研,结合在福建学习到的农民种植经验,他开始致力于研究当地水稻种植技术。
经过李文祥多年的努力,范县当地的农作物年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每家每户都能实现自给自足,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当农民的六十年里,李文祥把曾经的荣誉证书和军功章,全部深深地锁在了柜子里面,甚至连女儿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回想当年,老人依然唏嘘不已,觉得亏欠自己老伴陈宝珍太多了!因为刚刚回到家乡那会,李文祥没有房子住,只能和妻子住在山上一个四处漏风的破庙里面后来生活好一点之后,他就开始在村里租房子住,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三次搬家。
直到1983年,国家经济上去了,开始照顾农村贫困老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给李文祥一家建了三间土房子,这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后来,在老人特等功臣的身份曝光后,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动情地说道:“李老,您是人民的大功臣,我们对不起您,让您吃了太多苦,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可是您为什么不找政府帮助您呢?”李文祥听到后却摇了摇头,哽咽着说道:。
“什么功臣不功臣的,那些都是以前的事了,想到牺牲的战友,这些功劳都是他们的荣耀我能活着回来,还能娶妻生子,有房子住,和他们比,我算得上什么功臣?你说,我如果再开口找国家要钱?以后我要怎么下去见我的战友啊!”。
老人的一席话,听得所有人热泪盈眶,大家为了照顾老人的身体,赶紧结束了这个话题其实李文祥受的苦何止这些?在他带动范县粮食产量上升的时候,村民们推荐他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生产大队队长在此期间,他没有占用集体一粒粮食,没有捞取一分钱的好处。
正是因为他的大公无私,反而在那个“拼经济”、“拼粮食”的年代遭到别人的嘲讽有人说他虽然是退伍军人,但是没有任何建制在村里当差好几年,一分好处也没有捞到,家家户户都富裕起来了,只有他还是贫农家庭老人面对别人的风言风语,他总是一笑置之:。
“他们说我不会捞钱、捞好处,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是坚决不能这样做的。”那些嘲笑他的人哪里知道?如果李文祥老人想要钱、要建制,凭借他身上的军衔和赫赫战功,这些其实都唾手可得。
国内经济明朗以后,以前的老上级曾经派人来找过两次李文祥,希望他能回去继续担任军队干部但是这个请求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他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农民,已经习惯了,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不想再回去了!”就这样,再也没有人来找过他,整个范县只剩下妻子陈宝珍知道丈夫曾经是特等功臣的事情。
北街村的村民们也都认为李文祥就是一个普通的退伍老兵
后来,范县县委按照国家政策,派人下来调查登记退伍老兵,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补贴李文祥为此还特地隐瞒了自己特等功臣的身份,只承认自己是一个老兵所以,几十年的时间,李文祥都一直领取着普通军人的补贴,没有享受过特等功臣的待遇。
他从来没有开口向国家提过一个要求,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一分钱1996年,范县政府人员下乡慰问老兵,他们看到李文祥老人的房子实在太破了,所以提出来要给他装修房子,遭到了老人的拒绝:“现在国家虽然好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富起来,应该把国家的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不要浪费在我这个老头子的身上。
”
最后范县政府没有办法,只好趁着老人去镇上体检的时候,安排人员为老人家的土房子加固了房梁事后老人就十分后悔地说道:“又给国家找麻烦了,早知道你们要给我修房子,我就不去体检了!”这个农民身份不简单2011年的1月4日,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卢展工下乡探望退伍军人,李文祥作为一个老兵,他家也是卢展工此行要去的地方。
李文祥去年得过脑血栓,虽然被救过来了,但是腿脚却变得不大利索。当天村里通知他,下午政府要派人来探望他。所以老人午饭后就拄着拐杖,早早地等候在路口,等待卢展工一行人的到来。
此时此刻,卢展工不知道自己要去探望的这位老人,曾经是一位特等功臣而李文祥也不知道,这一次来看他的是省委书记卢展工下午三点钟左右,卢展工一行带着一些米面,来到了李文祥老人的家中看到面前的米面,老人埋怨道:。
“你们能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不要每一次都带东西来!”随行的工作人员对卢展工解释到:“李老就是这个脾气,每一次我们来看他,只要带东西,他就有点生气,说是浪费国家的钱!”卢展工听完心里暖烘烘的,老人的行为,足以证明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像这样的老军人可不多了,他们每一位都是国家的财富进门以后,李文祥和卢展工一行坐在堂屋的桌子前在聊天的时候,卢展工听到老人妻子陈宝珍的福建口音,他问道:“老人家,您老伴是福建人啊!”听到这个话,李文祥自豪地说道:。
“是啊,当年我在福建当过兵,在福建娶的媳妇。”
就在这个时候,卢展工突然注意到老人的身后有一副军人戎装图,上身别着好几枚勋章,有一枚还是一等功臣军功章卢展工在心里把几个开国将军都想了一遍,没有人的样子能和画上的军人对上于是他指着这张画说道:“老人家,你背后的这张军装画真好看,上面画的是谁啊?”。
“你是说这个啊,这上面画的就是我,是当年福建的一个民间画匠给我画的,现在人老了就喜欢怀旧,就把它拿出来挂上了,能常常看看。”李文祥老人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卢展工心里冒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他岂不是一名特等功臣?为了能够确认老人的身份,卢展工故意说道:“李老,画上的那些军功章还在吗?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看啊?”李文祥听到,有点生气地说道:。
“你是不是不相信我说的,我这就拿给你们看看……”说完,李文祥慢慢地走到了卧室里面,摸索了一阵拿出来一个小布包,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李文祥把它递给了卢展工卢展工把布包打开一看,吓了一跳!天啊,这个老人到底是什么人?。
只见这个布包里面,有着一叠厚厚的立功证书,还有五、六枚战役纪念章卢展工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查看,他发现这些纪念章有:淮海战役特等功勋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第28军第四届英模大会纪念章、全国人民慰问人解放军代表团赠发纪念章、解放奖章。
随后,卢展工翻开了那些立功证书,在这些证书里面,他发现了李文祥老人隐瞒了六十余年的大秘密。
一张福州战役特等人民功臣奖状,颁发时间是1949年10月,上面有团长刘竹溪等人的签名一张上面画着毛主席和朱德元帅的画像,由第10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副司令员成钧,副政委刘培善等人联名签发的“模范战士”奖状。
不管是特等功臣,还是模范战士,这些都只有在战场上做过巨大贡献的人,才能获此殊荣别人不知道,但是卢展工却知道,这些荣誉到底代表了什么,足够让老人名垂青史,光耀子孙后代的卢展工肃然起敬,他知道老人是真的淡泊名利,这么多年都不愿意说出来,是一个真正的无名英雄。
卢展工看完后,小心翼翼地、十分不舍地将这些东西重新装进布包,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地说道:“我真想不到,您老竟然是一位特等功臣,而且还是兵团得战斗模范”“是啊,功臣不功臣的谈不上,战斗模范这个倒是真的,这个模范当年可不多哦!”。
李文祥老人接话说道。
下午五点多钟,卢展工一行要回去了,李文祥老人一直把他们送到了门口转身离别之际,所有人都向老人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而老人也用他那颤抖的手,回敬了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直到后来,关于卢展工得知他特等功臣的身份一事,李文祥曾后悔地说道:。
“不该啊,那天见到卢书记,我也是一时糊涂,真不该把那包东西拿出来,不该惊动领导,给国家添麻烦的。”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