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趣想作者:张玉庭A 康德有句名言:一切哲学,说到底,说穿了,都是在回答四个问题: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打算干什么?我将怎样干?果然一针见血不是吗?“知道”上述四个答案的人,肯定不盲然,硕果累累;“不知道”上述答案的人,则难免糊涂,败绩频频。
于是想起古人的妙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比如古时地方官的官名就皆带一个“知”字,如知府知州知县,细想挺对,如果对那个府那个州那个县一无所知,凭什么发号施令?如此看来,“知”是一种深刻B 有个寓言,蝉明明什么也不懂却天天唱着知了知了,岂不好笑?
事实也正是如此,高喊“知了知了”的,常常是一无所知的浅薄者--正如麦穗,真正成熟的低垂着头,趾高气昂的偏偏是瘪的C有个传说:女妖斯芬克斯盘踞于交通要道,常用一个古怪的谜语为难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她吃掉,那谜语是:“谁?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黄昏三条腿?”结果有数不清的过路人因猜不出而惨遭不幸。
一次,英雄俄狄浦斯路过,准确地猜出谜底是人:“人刚出世时手脚并用在地上爬,因此早晨是四条腿;长大后双腿健步如飞,因此中午是两条腿; 老年时步履蹒跚要拄拐杖,因此黄昏是三条腿”眼见谜底被揭穿,女妖羞愧交加,滚下山崖摔死了。
这太像一个暗示了:当人切实“知道”自已时,魔鬼也得滚蛋!D耳垢俗称耳朵屎,常被人视为废物,可是在伊朗,却偏偏有人由此开始思考并一举做出了重大的发明,这位发明家就是依拉迪赫萨比他是这么思考的,人皆有耳,耳皆有孔,小孔者,本应是小昆虫理想的栖息之所,但却很少听说有小昆虫钻进耳孔坐享太平的事,也不曾听说耳孔被小昆虫叮咬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耳朵眼里有什么奇迹?。
既然有惑,就必须求解于是,他决定从耳垢入手,细细探讨一下耳垢的化学成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发现耳垢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构成耳垢的物质居然多达1 2 0多种,且其中有一种可以驱虫,甚至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
不久,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一种新的杀虫剂果然诞生了--这种新的杀虫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含毒素,这也正是人们久久思考且悬而未决的问题,即:究竟如何改革,才能确保喷洒过过化学杀虫剂的瓜果蔬菜上没有残留的毒素自然,由此联想开去,我们也就立刻发现我们的缺陷,即,所有忽略了耳垢的人都值得深深的羞愧,不是吗?人皆人耳,且大都有过清理耳垢的经验,但能由耳垢联想开去并有所发明的却只有依拉迪一人,常人之麻木粗心,由此可见一斑。
有言道:“发现来自思考”、“多思者多智”,羞愧之后再细品这些话,果然千真万确E于是进而想起成功的家教:善于发现的家长,的确是对孩子“确有所知”的家长,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助于孩子脱颖而出正如爱迪生的成长,爱迪生小时候,在老师眼里乃是个与众不同的“坏孩子”,但独具慧眼的母亲却“知道”他有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即他的思路充满了创造性!为此,这位母亲不断地鼓励他,这无疑意味着给了他一双腾飞的翅膀!再试想,如果母亲对此一无所知,不仅不能发现爱迪生的优势,还说长道短,横加指摘,能有后来那个“世界第一”的“发明大王”吗?。
马克思有句名言:“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再试想,爱迪生的“自由”之所以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原因之一,不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好母亲吗?而之所以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也正是因为家长理应“最先”发现孩子的优势吗?。
自然,全然没有“发现”能力的家长是可悲的,是令人遗憾的。那么您呢?作为家长,您有这种独具慧眼的发现能力吗?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