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25岁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在教五笔输入法,他之前一直觉得,学这个有什么用?以后又不会去当打字员所以他一直都是用两根手指头打字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和一个不知名的女孩连续聊了两个小时的天儿之后,他忽然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已经会盲打了。
他这才真正体会到了打字速度快的好处。从这件事情他悟出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只有拥有无与伦比的打字速度,才能体会打字速度快的好处。”
01 怎样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知道关于这一点,畅销书作者哈维艾克在他的《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中也曾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在我课程的一开始,我都会向大家介绍最危险的三个字,也就是“我知道那么,你该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知道?很简单,如果你在生活中体验过它,你就会知道,否则你就只是听说、读到、或是在嘴上谈论过,但是你不知道它。
”
所以你看,这两位非常成功的作者,几乎都持同一个观点,那就是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不可能真的知道就拿谈恋爱这件事来说,就算是你在小说上读到过无数篇,有关于浪漫的或者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你可能还是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
除非有一天,你真真切切地谈过了一段恋爱,你才会真的明白。
02 行然后才能真的“知”明朝大学者王阳明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样的,为了让自己牢记“知道并不等于真的知道”这个道理,大教育家陶行知,在一生中曾三次为自己改名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在大学期间,他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在19岁时给自己改名“陶知行”,认为“知是行之始”,认识先于实践,先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行动。
之后,他逐渐认识到“行”的重要性,提出“行是知之始”,有实践才有认识,实践之后才是真的认识,于是在43岁时,他又改名“陶行知”前几年有一句话很流行: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许多人读到的知识或道理,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然后就完了。
而并没有按照这些道理去践行,所以他们的人生当然没有什么改变了所以,当你真的明白了“知道并不等于真的“知道”这个道理,可能才会在学到很多好的道理,好的知识后,把它们拿到生活中去应用,实践过后,你才会对这个道理理解得透彻,也才有可能经由这些道理改变人生。
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里面说: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例如一些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而事实上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你必须对别人的知识作出鉴别和判断并进行转化,而后这些信息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03 将学来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那么怎样才能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呢?关于这一点,很多名人都曾给过我们中肯的建议管理学家陈春花说:“一些人喜欢转述别人的观点,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依赖这样的表表述方式,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知识,还没有学会将数据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要真正掌握某种知识,一定要先把读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这样,随着知识的不断内化,你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