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百科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青岛铝单板十大品牌(他曾任国家审计署署长)他曾任国家审计部部长,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8-30 点击:19

回顾过去,新中国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审计工作,过去在新中国没有先例,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艰巨,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无论过程有多么艰难,于明涛仍然以饱满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审计规范化道路”,为我国的审计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首任大管家”。

光阴的故事2006年12月5日,于明涛在家中过了90岁的生日,前来祝贺的大多是审计署的工作人员当时,满头银发的于明涛精神很好,当看到有人前来,还专门拄着拐杖走到门口迎接,当时的客厅中已经摆满了花篮,不少都是于老的老部下送来的。

时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给于老赠送了一个红色折子,上面写道:您永葆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精神,成为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于明涛是从部队的大家庭中走出来的,部队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被他放在心中1949年,于明涛跟随解放军大军一路南下来到了零陵,并在这里担任了地区专员,国家马上就要步入新时期,很多方式都要发生改变,这对于于明涛来说是个考验,对于当年发生的故事,于明涛一直印象深刻。

长沙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随后,解放军主力也朝着零陵地区进军。那会,当地正经历着复杂的社会现实,治安状况也始终不是很好,国民党的残余势力想尽办法去搞破坏,还怂恿别人砍树、抢军粮。

部队里这么多人,吃饭也是首要问题,于明涛心里十分悲痛;而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被破坏的生态也需要很久才能恢复1951年的元宵节,零陵又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凶猛的火势几乎将零陵城区烧成了一片废墟火灾之后,于明涛便不断鼓舞大家的信心,猛抓群众植树造林活动,这样的思想在当年也是非常超前的。

1960年毛主席来到了长沙,于明涛就陪同毛主席参观了长沙汽车电器厂,这一次,他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学识渊博。

此前,毛主席还给他介绍了“省与省、省与市可以相互学习”,这样的提议让于明涛茅塞顿开,他说:“过去几十年,干部不能随便离开当地,要守住阵地,经过主席的提示,湖南省委就决定派出去一个工作组去广州学习,渐渐拉开了全国相互学习的序幕。

”后来的工作生涯中,于明涛更是担任过4个省市的省委书记,无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他都为人随和在陕西省工作的时候,自行车成为了他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到下了工厂查看情况时,他便会和工人们一起排队买菜,很多工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得知他的身份后,更是心中一暖。

几十年过去,他心中始终牵挂着绿化工作,深知生态环境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在陕北的日子里,他就在思索着什么植物适合在此处生根发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还专门去了一趟贵州六盘山,考察干旱地区究竟能种植什么样的植物。

每当有人和他为此事交谈时,于明涛都能对这些植物如数家珍。改革开放时期,很多工作都要迈向新的台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一个靠谱的“领头人”对一项全新的工作便是极为重要的。

早在1981年,中央的同志就在酝酿成立审计机关的事情,用于加强财政监督,当年的副总理姚依林在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到了:把经济搞活、放开是必要的,不过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若是等到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再想办法,那样就晚了。

后来,胡乔木也明确提出过要设立审计机构,对各大企事业单位独立实施财政、财务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在这么多领导干部的关心之下,审计工作的开端已成必然。1983年6月,于明涛收到通知让他去北京报道。

待到于明涛抵达后,国家财政部长王丙乾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他说:“现在,经济在搞改革,国家需要设立起审计机关,并决定设立在国务院”很明显,国家已经把这项光荣且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那一年,他66岁最初来到审计署时,也没有专门的办公室给于明涛用,他一直住在装甲兵招待所的一套房间里,平日里既当办公室又当卧室。

北京的夏天酷暑难耐,屋外还有知了的叫声,于明涛就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倍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天都在研究对策。

很多同志看到于明涛一把年纪还在这里办公很不方便,于是就找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商量,看看能否将于明涛安排到国务院第一招待所中去办公,很快,批示就下来了那间只有20来平米的房间被“一切为二”,帘子外面是于明涛办公的地方,里面则是平日里休息的地方。

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迎来了成立大会,这个专司经济监督的机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世人眼前。可审计署创办起来了,很多工作还是得做,不仅要做,还需要摸索。

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创立审计署本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其他国家的审计框架也不能直接搬过来用,就算有了想法,可也没有那么多现成的干部直接使用,大家都得在工作中学习于明涛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还是印象深刻:“虽然有个公章,连放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天天都装在兜里。

”本质上,审计制度就是党的自我监督,它的出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10月初,审计长办公室会议确定了对4个单位进行试审,分别是淮海水泥厂、北京双桥农场、天津铁厂以及湖北监利县食品公司,最初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可经过了1个月的审计,就查出了经济效率低下、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等情况。

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审计出来的结果,相关后续工作马上启动当年,天津铁厂审计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最大的,在审计工作之前,这个铁厂以2.3亿元的亏损成为了天津市最大的亏损企业,在经过了审计后,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20多条具体的扭转方针,最终使得这家企业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从过程来看,审计工作刚刚出现,必须在第一时间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对违法违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积极力量,严格是必然的于明涛也认识到,审计是一项新中国的开创事业,就要先干起来再说,本着“边组建,边工作”的原则开启工作试点。

有了成功的经验,接下来的路也就越走越顺了。

于老的晚年生活一次次“审计风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于明涛成为了政府当之无愧的无私“大管家”当然,审计工作也是在时代背景下不断超前发展和建设的,当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于明涛而言,最艰苦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他对21世纪的审计工作充满了信心。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审计工作对党的作风建设、改进政府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于明涛开了一个好头。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干部走入了审计署,于明涛希望他们“在实践中想出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做好手上的工作”退居二线后,于老仍然关心着审计工作,虽然,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依旧不能有半点松懈他说:“现在审计工作得到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审计人的幸事;可随着时代超前发展,大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工作需要发展创新,特别是需要一个重视人才的队伍,这样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中国审计报》是于1999年创刊的,这么些年,报社也总是会向于老询问会有什么新建议那时,于明涛的视力下滑得很厉害,没办法长时间阅读,可每当有新一期报纸出来后,他还是坚持要读;日子久了,他和老伴就想出来一个好办法:由夫人先阅读一遍,将其中的重要内容用笔圈出来,再拿给老伴看,这样效率就会高了很多。

闲暇时光,于明涛总会在花园中走走看看,也会为花草松土、浇水,这也是他晚年做的主要事情。很多前来探望的干部与记者都说:“于老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他的思维很清楚。”

于明涛也向大家介绍,平日里自己的兴趣非常广泛,什么读书、写字、象棋更是有什么来什么;读书和写字时能将一切思想杂念统统抛开,让人全身心投入其中在他的小屋中,还有很多字画都是出自于老自己之手,如此闲情雅致,让人非常佩服。

有朋友前来,于明涛还会告诉对方:“生活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过分劳累,也不要过分安闲,起床太早和太晚对身体都不好。”作为首任“大管家”,于明涛的简朴生活更是令人有点难以相信。

在他的家中,没有任何一样高档家具,在厨房里甚至还能找到老葫芦制作的水瓢,这也是于老夫妻俩用了很多年的东西;客厅中没有什么珍贵的摆设,最多的便是花花草草,看起来宁静且高雅于明涛的夫人向大家介绍说:“房间里的东西都是1984年刚搬进来时置办的,到现在都保护的很好,很多东西都还能用,现在虽说有了空调,可我们都用不习惯,若是天气实在太热了,就把电风扇打开。

”当年,于明涛就着眼于绿水青山;到了新时代,他更是低碳环保的“标兵”。

平日在家里,夫妻俩就非常注重垃圾分类,将纸和塑料瓶分开摆放,他们说:“这些东西都不值钱,可是每个人都为环保迈出一小步,国家的环保事业就能迈出一大步,还有些垃圾是能变废为宝的,大家若是都有这种意识,每年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于明涛的理念依旧是那么超前一直到于明涛90岁生日时,审计署成立以来便已经为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000多亿,并减少了2000多亿的浪费和损失,还将不少案件线索移送到监察机关对于如此成就,于明涛却十分低调地表示:“当年的我只是在执行中央的方针路线,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些也是我该做的事情。

晚年生活平和而幸福,也让老两口十分满意。国家也始终没有忘记他,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审计署党组书记还专程探望了于明涛,他当年也是抗战老战士。

这些年,于明涛始终过着悠闲的生活,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他也打心底里高兴2017年5月28日,于明涛因病逝世,享年100岁此时再去回顾于明涛当年在《立法》诗中写下的内容,更是别有一番感受,这位为了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干部,看到了硕果累累的场景,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脸上会挂着笑容。

参考于明涛 首任审计长的绿色情怀 中国绿色画报九十寿辰话审计 殷切希望寄后人——访新中国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 审计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