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大家的思想单纯、生活朴实,但人们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了这个梦想努力奋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一代人的梦想,也是那一代人的回忆,有甜蜜也有苦涩张瑞金就是这数以千万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15岁的张瑞金就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小小年纪的他和同时代的人一样,拥有一颗火热的心,相信那一片的广阔天地是有所作为的。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怀抱着梦想,张瑞金踏上了北上的轮船,此时此刻除了一腔激情还是一腔的激情,而对前路的困难曲折,他根本没有概念,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这一去便永远的扎根在了那一片白山黑土之上。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1969年4月的一天,张瑞金和同学们一起在大连登岸,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天一夜的火车、汽车的行程,他们的目的地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们将在那里插队落户,正式开启自己的新生活这一路上的天气都是阴沉沉的,搞得大家的心情也都莫名的伤感,加上旅途的劳顿让张瑞金在车上就发起了烧,但他也只能强打精神与另外10名上海来的小伙伴一起赶往他们最终的落脚点—龙明大队第五生产小队。
五队的队长姓金,四十多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朝鲜族人,得知上海的知青们要来,他很早就来到了村口迎接,热情干练的金队长和每一名知青都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看到无精打采的张瑞金时,金队长便意识到这个孩子生病了了解到情况后,金队长摸摸了张瑞金的额头说道:“发烧了,赶了一路有些上火,一会赶紧上炕休息”,张瑞金有气无力地说:“没事金队长,我这有退烧药,喝一片就好了”,说罢他用手拍了拍斜挂在自己身上的帆布包。
金队长没说话,只是继续热情的招呼他们向村里走去,金队长先是把大家领到了集体宿舍安顿好,就马上安排吃饭了。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这一顿饭是张瑞金来到队里吃的第一顿饭,印象格外的深刻,有萝卜酸菜炖豆腐,还有朝鲜大酱汤,金队长说这要配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吃,金队长还告诉张瑞金:“这大酱汤,你趁热连喝两碗,盖上被子往炕上一躺,把汗出透了,明天一早保你全好”。
张瑞金看着金队长特意给自己端来的搪瓷盆,里面是满满一盆大酱汤,一瞬间张瑞金感到内心泛起一股暖流,这一刻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按照金队长说的,张瑞金接连把两大盆大酱汤都喝了,顿时额头上就冒汗了,就着热乎劲他赶紧爬上了炕头,用被子把自己裹了一个严实,就这样张瑞金插队的第一个晚上便在朦朦胧胧中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醒来,张瑞金发现自己的被子潮乎乎的,身上都被汗水打湿了,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都是打开的,别提多舒服了,张瑞金高兴地跑到金队长家里说:“金队长,我的烧退了,头也不疼了,您做的大酱汤简直就是神药啊”。
金队长大笑道:“好啊、烧退了就好,不过这汤可不是什么神药,而且也不是我做了,昨天那顿饭都是你大婶儿和我的小闺女英玉做的”,说着金队长用手往屋里一指顺着队长手指的方向,张瑞金下意识的向屋里望了一下,恰好与屋内正在忙活的金英玉对上了眼神,张金瑞赶忙把目光拉了回来,对金队长说:“谢谢您和大婶,还有英玉姐”,说罢张瑞金鞠了一个躬,也不等金队长说话就转回头,一溜烟的跑了回去。
金队长看着跑远的张瑞金,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回头看了看屋里却什么也没看到,金队长莫名的笑了笑,背着手也走出了院子突如其来,丧父之痛金队长一家五口,除了老伴儿还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金英玉就是他的小女儿,那一年刚刚年满16岁,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和朝鲜族同胞的豪放很快就把这群南方来的知青们折服了,渐渐的他们都习惯延边的生活,金队长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的照顾。
特别是张瑞金,自从那次生病之后,他和金队长一家人的感情似乎就更近了一些,金队长手把手的教张瑞金干农活、养鸡、喂猪,聪明的张瑞金学的很快,不久就成了地里的一把好手,张瑞金也经常地帮金队长家里扫院子、挑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就是一家人。
不知不觉6年过去了,这一天生产队接到了一份上海发来的电报,是张瑞金家里面发来的,正在地里干活的张瑞金拿到电报一看,双手不由自主的就抖了起来,原来电报上说他的父亲病重,让他赶紧回去事发突然,张瑞金来不及多想,赶紧回家换了身衣服就向公社的汽车站跑去,还没跑出多远就被金队长拉住了,原来公社开往县城的汽车一天就一趟,现在早已经过了时间,无奈之下张瑞金只好耐着性子等到第二天再走。
第二天刚蒙蒙亮,金队长就煮好了20个鸡蛋,他还拿出了10元钱和另外几个上海知青凑的35元钱塞给了张瑞金,并对他说:“出门在外不要委屈自己,这些是大家和我的心意,你一定要带上”。
为了赶时间,金队长驾着队里惟一的一辆牛车亲自把张瑞金送到了公社的汽车站,就这样张瑞金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了老家上海赶回上海的张瑞金还是听到了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他的父亲在单位工作时,从高空跌落摔了下来,当场就死亡了,这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让张瑞金很久都不能相信这是真的,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在家的这几天,张瑞金料理了父亲的善后事宜,父亲的单位赔付了1000元钱,这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把这些钱全留给母亲,母亲被父亲的单位招为了临时工,而弟弟则直接顶替的父亲的班,正式到单位上班了。
看着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着落,张瑞金的心似乎一下子又空了,1个多月后,张瑞金告别了母亲和弟弟又返回了延边再次回到队里,当张瑞金看到金队长一家时,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他抱住了金队长嚎啕大哭,而金队长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他一直抚摸着张瑞金的后背,他知道此时的张瑞金最需要的就是宣泄,让他哭一会吧。
旁边的金英玉眼泪也不住地往下流,这么久了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张瑞金哭成这个样子,而这次回来由于伤心过度,张瑞金很快就病倒了,高烧连续不退,金队长知道这一次的大酱汤可是救不了他了,于是赶紧把张瑞金送到了公社医院。
三天后,张瑞金才痊愈出院,考虑到他身体虚弱,金队长直接把张瑞金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还买了很多的营养品给张瑞金补身子,金英玉则每天负责给做饭,还经常讲一些小笑话来哄张瑞金开心,没多久张瑞金就从丧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工作结婚,喜事不断秋天刚过,附近的造纸厂招工,龙明大队获得了2个名额,在那个时代招工、参军,这都是知青们梦寐以求的离开农村的方式,大家都想去,于是书记采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这些知青们的命运很幸运,张瑞金和另一名知青获得了这次机会,上班后第一个月发下了工资,张瑞金就给金队长买了2瓶酒,后来又塞给了金婶15元钱,他说:“这钱您给自己和两个姐姐,看看喜欢啥就买点啥吧”。
起初金婶坚决不要,但张瑞金说:“这么多年来,是您一家人一直像亲人一样的照顾我,今天我挣钱了,一定要表达我的心意,要不以后还怎么叫您阿玛尼”,说着张瑞金又把钱强塞给了金婶的手中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其他的上海知青都选择了回家过年,而张瑞金却没有走,金队长怕他一个人在宿舍里孤单,就让张瑞金到家里来一起过年,这也是张瑞金和金队长一家人过得第一个春节。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聊闲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小女儿金英玉的婚事上来了,金婶对金队长说:“隔壁生产队的崔队长前天托人来说媒了,他家大小子...”。
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金英玉打断了:“我不,我不喜欢他,他太矮了,要找就找一个和他一样高的”,说着金英玉用手一指张瑞金,张瑞金一口刚喝了一半白酒,噗的一口就喷了出来,尴尬的用袖子不住地擦着嘴,而金英玉则一溜烟的跑进了里屋。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家人都无比的尴尬,金队长端起了酒打岔:“来,喝酒喝酒,别理她抽风了”夜里金队长对张瑞金说:“瑞金啊,英玉那孩子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喜不喜欢英玉呢,你要是没这意思,今天这话就当我没说”。
“叔,说实话我挺喜欢英玉姐姐的,但我爸爸刚去世,我...”金队长打断了张瑞金说:“好,有你这句话就行,咱先把这事定下来,等你的丧满了再说”,就这样张瑞金成了金队长家的准女婿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978年的夏天,张瑞金和金英玉就在金队长的家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25岁的金玉英在生产队里算是最晚结婚的了,原来她一直是喜欢这个上海来的张瑞金。
婚后,小夫妻俩过得非常幸福,金英玉还怀上了孩子,这让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了奔头,张瑞金看着妻子,暗暗发誓一定要给自己的妻子幸福,要好好地孝顺岳父岳母,来回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
没过多久上海来信,张瑞金的弟弟也要结婚了,弟弟要哥哥回来主持婚礼,这一下可忙坏了张瑞金,他赶紧到单位请了假,又把自己结婚时刚买的自行车卖了,换成钱给弟弟结婚用,随后带着身怀六甲的金英玉一起返回了上海弟弟的婚礼办的很隆重,母亲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看着风风光光的婚礼,母亲觉得亏欠大儿子的太多了,张瑞金结婚她没能出席,仅仅只是给儿子寄去了200元钱,想起这些她就拉着金英玉的手说:“孩子,委屈你们了”。
善良的金英玉眼里泛着泪花说:“没有,妈,我们不委屈,我和瑞金只求您的身体健康”,说吧便依偎在了婆婆的怀里。
操持完弟弟的婚礼,张瑞金和金英玉两人便赶回了延边,没过多久他们孩子就出生了,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张瑞金的造纸厂还把金英玉以知青家属的身份招进了厂,从此金英玉也有了正式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步入了正规老屋拆迁,冷暖人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14年,两个人都已经退休在家,因为都是正式职工,他们也都领到了退休金,衣食无忧、家庭幸福,于是两人想着回到上海去看看年迈的母亲,可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到上海的家里却吃了闭门羹原来他们在黄浦的老房子要拆迁了,弟媳妇认为哥哥嫂子这个时候回来,一定是来和他们分拆迁款的,此时的拆迁款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她说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照顾妈妈,哥哥一家在延边根本没有出过什么力,没有资格分拆迁款。
此话一出,气得母亲直掉眼泪,她大骂这对忘恩负义的负心人:“你们结婚是谁帮你们凑得钱,家里缺什么东西是谁寄钱来帮衬的,你们给我买过什么东西吗,现在还恬不知耻的说这些”老妈妈越说越生气,竟晕倒在地,这可吓坏了金英玉,大家赶紧把妈妈扶到了床上,等妈妈醒来后,金英玉和张瑞金商量决定把妈妈接回延边去住,就当去散散心,反正这么多年老妈妈也没有出去过,就当他们尽尽孝心了。
第二天,两人就带着妈妈离开了上海,临走之时,弟媳妇还放下狠话说:“出了这个门就别回来”。
他们回到延边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上海的房子就开始拆迁了,弟媳妇本来想悄无声息的把拆迁款领走,但当她们拿着房本去办手续时才发现,房本是妈妈的名字,必须本人到场才能办手续,这下弟媳妇傻眼了无奈之下,弟弟、弟媳两人不得不跑到了延边来找哥哥商量,求妈妈能够谅解自己,张瑞金的妈妈见到这两个人后,气就不打一处来,死活就是不肯原谅两人,“这房子是我的,拆迁款我爱给谁就给谁,你们管不着”。
话是这么说,但在张瑞金和金英玉的劝说下,妈妈还是同意和大家一起回去上海把手续办了,并在公证处的公证下,把一半的拆迁款分给了张瑞金的弟弟,而这以后妈妈就跟着大儿子又回到了延边定居,一直到终老。
说起上山下乡的这一代人,命运是最艰辛的,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全都奉献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而当好日子来临的时候,自己却老了张瑞金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所幸的是张瑞金遇上了一家好人家,找到了一个好妻子,虽然历经坎坷,但最终收获的是圆满,而且还能守护在自己老妈妈的身边,不得不说他一生经历的所有艰苦都是值得的。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