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百科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天地之中是哪个城市的别称(天地之中是哪个城市的景点)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9-07 点击:8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是真诚,明是智慧由于真诚而明白智慧的真相,这是天性的作用;由于明了智慧的真相而做到真诚,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能够最终明白智慧的真相,能够明白智慧的真相,也能够做到真诚。

宇宙大道运行不怠,生生不息,所展现的是化成万物的生成之功,这生成之功应于人身的状态,就是诚,真诚和于天道的状态,能够成人成事成圣成佛,能够最终明心见性,明了宇宙真相,成就无上菩提智慧,这本身即是性的作用,性即是大道阴阳气机在人身的体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的状态,即是诚,真诚是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一个人追求真诚,用真心本性处事,到“至诚无息”的状态,最终可以明了万物真相,这种人可以“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是“生而知之”的圣人,道家讲的“无为而成”的“真人”,佛家称为“言出法随”的“佛菩萨”。

所以儒释道三家的修行都讲究:一分诚敬流露一分智慧,十分诚敬流露十分智慧这是圣人修行的诚明之道

释迦摩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印度的毗罗耶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他的母亲是摩耶夫人,他的妻子耶输陀罗,他十分的善良真诚,成年后,有一次,他驾车出城游玩,在经过皇城东门时,他看到了一个年迈体弱的老者,那老者弯腰驼背,精神萎靡,头发花白,牙齿稀缺,满脸都是深深的皱纹,身体又颤颤巍巍,喉咙里还时不时地发出阵阵的呼噜声。

他由那位老者,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逃脱不了衰老的宿命,他感到深深地悲哀他又来到了皇城的南门,他遇到了一个病人那病人面色焦黄,身形羸弱,气喘吁吁,浑身浮肿,大小便失禁,把自己搞得又臭又脏,简直就没了人形。

他联想到到了自己和所有的人,他明白了,没有人能够摆脱生病这样的窘态他经过西门,这一次,他遇上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死者平躺在车上,身旁布满鲜花,后面送葬的亲属,个个都在悲伤的哭泣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沉思道:“人,难道都要痛苦地死去吗?他又经过北门时,他看到了一个婴儿降生的场景,婴儿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乔达摩深沉地思考:“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呢?”他真诚地发愿,要帮助天下的众生脱离苦海,得以解脱他真诚地思考如何才能帮助众生了知“生老病死”的真相,思考着脱离苦海的方法他29岁的那一年,他舍弃王位、抛家弃子,先是来到了苦行林修行苦行,随后,他又跟随阿罗逻仙人修行,后来,他先后到过很多地方苦修,6年之后,乔达摩悉达多来到伽阁山的菩提树下修行,他以自己的至诚心持续苦修,经历七天七夜,最后睹明星而大彻大悟,他悟道成佛以后讲了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他成佛以后,讲经说法49年,被世人称为“佛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这是圣人成就的“诚明之道”,佛陀由对众生慈爱的一片至诚之心,而最终明心见性,了知宇宙真相,最终成就佛果,教化无数的众生,成为万世之明灯。

明诚之教,就是通过教化人们学习万事万物的规律,审问思辩学问的真谛,明了自我的“妙明真心”,通过开发自性,了知大道的本体智慧,达致“天人合一”的状态,去帮助天地宇宙生成万物、化育万物,成就大道的美德这是圣人设教的明诚之道。

儒家至圣先师孔子,释家伟大的佛陀,道家的老子,三家圣人的教化都是开发自性的教育,在中国的文化里,“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一个内明的觉者,得到现世的知识如镜照影,接物即知,可以由自修内观而直达本心,了知自性本体,悟后起修,达致天人合一的“至诚”状态,;也可以由长时间的学习修行,长保“中和”之道,圆熟自己本具的明德智慧,圆满自性,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止于至善,“知行合一”,至诚和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这两者和佛家禅宗修行的“顿法”和“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西方的所谓教育,是世俗生活的准备阶段,中国的教育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是贯穿一生的学习生活修行状态。

中国人的教育理念里,世俗生活和教育是密和的因果关系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要指向德行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生的觉悟教育,是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终极事业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开发自性的教育,教育是先知者启发后知者达成觉悟,成就道德事功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贯穿五伦关系于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本身即是教育,教育即贯穿生活的全部,中国古代建立了贯穿终生的教育体系中国古代有私塾家学、书院乡学、贡院国学、寺院佛学等,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年龄阶段的终生教育,自夏朝开始已经建立了校、痒、序的教育系统,到周朝已经十分的完善,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已经形成了整体全息的六艺教育,即诗、书、礼、乐、春秋、易,“为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静,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

六艺精通,即是通才,可以触类旁通,接物即知春秋时,至圣先师孔子进一步完善了平民教育,教育理论已经比较圆满易经有云:“可大,乃贤人之事;可久,乃贤人之业”这是中国教育的明诚之道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颜回和孔子的一段对话,讲: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完美的人的德行,是怎样的呢?”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

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孔子说:“通达人类本性的原理,通晓各类事物的变化,了解各种物象产生的缘故,洞察风云变化的根源像这样就可以称为完美的人了已经能够成为完美的人,再施以仁义礼乐来教化,这就是完美的人的德行。

至于做到能穷尽事物阴阳变化的本质,则是达到了德行的极点”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中国的教育是性相双开的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是“内圣外王”的教育,內圣是提升道德境界的内省,外王是社会事功的实践把人人教育成为“完美的人”,把社会教化成为圣贤社会,参赞天地之化育,这是中国教育的终极理想和目标。

《共产党宣言》中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终极理想和最高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乘菩萨道,也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一以贯之的中国教育的明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