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是中国人对人本性的一种认知,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极佳的状态,也是对为人处事很高的评价 孔子在《中庸》里面,专门有一段关于“诚”字内涵外延的经典论述主要归纳如下6要点:
1、“诚”乃天道人道 孔夫子开门见山的界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把“诚”上升到天理人心的自然规律出发点,阐释了“诚”的极端重要性 进而区分两类情况,讲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圣人不刻意为“诚”、假意做“诚”、随时念“诚”,然而却随时随地把“诚”字立在心中,自觉按照“诚”的天道立意行事这种境界也是常人努力修养和追求的目标,更是“诚”应该具有的能动状态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进而补充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讲,做到“诚”也不必非要圣贤才行如果高不可攀,一般人也不可能有诚意、存诚心、做诚事、语诚言、立诚地、交诚友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到,就是“诚”=“择善”+“固执”, 选择辨别真善美的东西,并且坚定不移、牢不可破、无法动摇,这样就可以把“诚”变为现实。
2、“诚”兼天性后教 既然明白了“诚”重要性和基本状态,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 “诚”来自于哪里?需要怎么形成? 孔子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不学而知的,当然是天才,也确实有这样的类型存在。
在“诚”天赋异禀上也同样如此天生就明白了、拥有了、展现了、存在了的“诚”,这就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之性、天然之性;自己去琢磨了、弄通了、砥砺了、修养了的“诚”,这就需要教养、教育、教诲也就说,天然具备的就是诚性,后天培育的就是诚教。
就像把诚的运用区分为圣人和普通人一样,诚的来源也同样有天性和培育的成分,就算天性中拥有诚的要素,也需要在后天通过学习教育来发掘栽培,发扬光大 为了把诚和明的关系讲清楚,孔子进一步论述道:“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用诚心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自然是明畅通达、没有阻碍的,同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的为人处世,也是诚的表现
3、“诚”能尽性而化 圣人悲天悯人,非可迂阔空疏、坐而论道,必将把诚字用于经世济民 孔子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自然而然的把诚与天、地、人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相互演进的逻辑关系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一个诚字运行于天地之间,能与万物之性相通连,与天地之德相化育,也并非一成不变、拘泥封固,反而贯穿体现在事物运行之中,与时偕进、随形变化,孕育推动了事物的变化运作。
在其后的论述中,孔子又再一次提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这就把“诚”的立意提到了很高的程度,耸立于万物之上、链接于万物之间、贯穿于万物之中,唯此才能运大经、立大本、知化育。
4、“诚”可前知如神 “诚”的运行道理和变化形态,并不是神秘莫测,让人不可琢磨,反而是易显可彰的、可感可知的 孔子说: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心,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因为上节话曾经讲到,“诚”可以化育万物、参赞天地,所以用国家兴亡的例子,说明了诚兴诚衰的现实表现借助占卜的方法,也可以观察和预测“诚”的运用和反应 “福祸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国家的兴亡和福祸的来临是一样的,用蓍草和龟甲去占卜,也是为了知道吉凶祸福这其中,都贯穿了“诚”的显现,自然就知道了善与不善
5、“诚”之为贵成物 为了进一步阐述“诚”的存在和功用,孔子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者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拥有独立的运行规律,“诚”贯穿于事物的始终,君子当然是尊天循道的人,必然要把“诚”作为非常重要的东西。
然而,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诚”不是为了诚而诚,不是简单的只为了自己而已,那样的诚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状态的圆满这里,孔子把儒家学说的仁与智引入进来,进一步的解释“诚”的意义和功用并告诉大家要根据事物诚的本性,“合外内之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它。
6、“诚”质无息无为 为了持续的引申,孔子又运用惯常的古代哲人语言、天人合一的逻辑思维习惯,说了一段话: “故至诚无息无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薄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至此,隐约透露出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进一步说明了“诚”的存在状态和巨大功用。
实际上也回应了第一段曾经讲到“圣人用诚”的“从容中道”,用诚之道是无声无息的,无需刻意为之,因为“诚”本身尽天地万物之性、化形明功变之能,故而“博厚配地,高明配天”,顺道用诚,无为而治,功效自然显现
在把“诚”讲解完了以后,孔子有一句结语:“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既可理解为“诚”道蕴藏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更可理解为从“诚”道提炼引申、概括升华出来的天地之道:为物不贰,生物不测。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