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百科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佛山铝单板专业生产厂家电话多少(学生票没候补)美的电磁炉 可调电阻,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6-10 点击:20

原标题:李天寿:千古之谜“宣州窑”李天寿微信版第1351期 宣州窑是古代安徽南部地域之历史名窑,属州级系列窑厂,古窑址初步统计二百多处,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溧阳市燕山,宣州区狸桥镇、小汪村,芜湖县东门渡,泾县晏公、窑头岭、琴溪,宁国市方塘、灰山电厂、株木店,繁昌县柯家冲、骆冲,铜陵市狮子山咀,池州市涓桥,是古宣州区域由北向南陆陆续续数千平方公里内州级系列窑群。

在这富饶、美丽、风景如画的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有着丰富的瓷土储藏和森林燃料资源,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运输由此便造就了该区域内适合古代窑业生产的天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在唐代至明代的近千年时间里,该区域的窑业生产蒸蒸日上,四海商贾云集、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景象。

此情此景切实反映了该历史时期能工巧匠辈出,“器成无足,能行天下”的窑业生产景象

一、“宣州窑”起源烧造年代之谜 宣州窑起源烧造时间无任何文献详细记载,查阅众多资料,只有寥寥数语清代学者蓝浦著《景德镇陶录》记有:“宣州窑,元明烧造……”民国时期大学者黄矞著《瓷史》中记载:“宣州瓷窑,为南唐所烧造……”当代我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李广宁、董家骥在《皖南瓷器考古的几点思索》中提出“宣州窑在唐代已经烧造,有可能上推到六朝或者更早……”。

综上,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古宣州窑起源烧造年代,至今在学术界没有定论终其原由是:国家文物部门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对狸桥、东门渡、窑头岭、涓桥等范围内古窑址进行系统考古与发掘古陶瓷研究学术界一直在依靠窑址考察、调研的烧造方法和采集到的标本,并结合有限的馆藏品而给予单一的理论性判断。

二、宣州窑命名之谜 古代窑厂(系)的命名,一般是按照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称谓而定,不但有其合理性,也较符合世俗惯例,更应该囊括该区域内所有系列窑厂唐代定名为宣州窑,后世可以继续沿用,后朝研究开发的创新产品应属于广义上的宣州窑,应该列入其系列性窑口,如此命名及归纳方为准确。

因为宣州窑烧造时间较长,不应该按照以后朝代的更替和行政区域名称的变更而改变,这样容易给古陶瓷学术研究制造误解与障碍 纵览古宣州区域内所有窑口产品,无论是生产工艺、产品形制、艺术装饰都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发展序列,只是因为烧造时间的先后,才造成产品烧造工艺上有微妙差异。

根据各窑口产品研究并分析,其烧造时间的顺序排列应该是:烧造青瓷的窑厂稍早,如:狸桥窑、东门渡窑、琴溪窑、晏公窑,其次是:窑头岭窑、涓桥窑、燕山窑、狮子山咀窑,再其次是:繁昌窑 繁昌窑创烧成功的影青瓷,应该是受烧造青瓷窑厂的工艺影响与启发,也可能是该区域内工匠们迁徙往来、技艺互相交流,储藏于境内地下高岭土的发现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的“泻向宣州雪白瓷”与清代大学者蓝浦的“宣州窑,元明烧造,土质殖颇薄、色白”,足以说明宣州窑命名的合理

三、宣州窑釉下点褐彩创烧成功之谜 宣州窑早在唐代创烧成功的釉下点褐彩烧造工艺,开创了古陶瓷烧造工艺之先河,与之同时期有: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铜做彩料,在坯体上绘出不同图案与文字,经950℃至1000℃窑温烧成低温彩陶瓷,因烧成火温的缘故,产品瓷化程度偏低,具有一定吸水率,应该是介于陶器与青瓷之间的产品。

另外,还有河南巩县窑所创烧著名的唐三彩陶瓷器,也是低温烧成,其基本工艺是:将坯体入窑经930℃至980℃火温焙烧后取出,再加彩入窑经850℃窑温进行二次烧成,其产品吸水率偏高,不适合日常生活用瓷,这就是著名的唐三彩陶瓷产品用作观赏与冥器为主要用瓷的重要原因。

唯有浙江越窑较少的部分窑口效仿基本接近,但其所点褐彩发色并不纯正,也属釉上点彩工艺 宣州窑的釉下点褐彩高温一次性烧成工艺,在古陶瓷窑业生产领域属重大发明研究成果,元代、明代、清代以及现代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的烧制工艺,就是受之启发研发而成的。

四、宣州窑与宋代五大名窑齐名之谜 明代大学者张谦德所著《瓶花谱》中记载:“古无瓷瓶,皆以铜为之,至唐始尚窑器,厥后有柴、汝、官、哥、定、龙泉、均州、章生、乌泥、宣、成等窑,而品类多矣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绝无之。

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而龙泉、均州、章生、乌泥成化等瓶,亦以次见重矣……” 该文献明确记载从唐代已经使用青瓷器皿创作瓶花艺术了,该项艺术活动在历经唐代、五代十国、两宋、元延续发展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

明代是一个社会等级制度极其严格的封建社会,也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发达的时期,同时也是瓶花艺术活动的鼎盛时期,无论是高官贵族、文人雅士以及平民百姓能够使用宣州窑青瓷器创作瓶花艺术,并高度赞扬宣州窑,绝非空穴来风。

但由于无法找到相关宣州窑的历史文献记载,截止目前古陶瓷学术研究领域依然没有宣州窑的一席之地五、宣州官窑之谜 民国学者黄矞著《瓷史》中记载:“宣州瓷窑、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尤好珍玩……”明确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宣州窑是南唐国宫廷御用鉴赏用瓷或生活用瓷。

1985年安徽省文物普查时发现,位于芜湖县花桥乡东门渡范围内有6处古窑址,其中:在康王山窑址采集到十多件罐底残片的腹壁接近底处均钤有“宣州官窑”四字阴文款(《中国文物报》1991年4月7日) 1991年3月18日在合肥市阜阳路中段筑路工地发现一圆形青瓷罐堆积坑,经文物部门进行四天清理,共出土青瓷四系罐残片数千件,其中有8件瓷罐残片钤有“宣州官窑”四字阴文款(《安徽文化史》上卷)。

2004年11月22日,在宁国市山门中路北闸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堆积层,经省市文物部门专家现场鉴定,系宋代青瓷残次品堆放点,其中还出土了一件四系青瓷罐残件也钤有“宣州官窑”四字阴文款(宁国文物管理所《北闸古窑址抢救发掘清理报告》)。

综上,根据出土实物资料分析,钤有“宣州官窑”款识的器物不会晚于宋代,有资深古陶瓷研究专家认为:钤有“宣州官窑”款的青瓷罐应为古代酒容器,其目的是便于官府酒税的监收 在古陶瓷烧造史上,钤有地名官窑款识的古代青瓷窑厂,古宣州窑可谓是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开创了古陶瓷烧造历史之先河。

其背后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它应作何解读,其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只有期待今后的发现与发掘(作者系宣州窑研究会副会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