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答案都在给美下定义啊…穿越到十九世纪之前诸君也许都是美学家定义是本质的公式表达,当你在给某事物下定义的时候包含着一个内在逻辑就是这个事物存在一个本质所有“美是……”的答案都默认了美存在一个本质,而这不是现代美学的研究方式。
我们都知道古典美学的大厦主要由三面构成:一是美的本质,就是题主的问题它源于古希腊人从现象后面追求本质的精神我们觉得不同的东西美,必然有一个共性的东西能使它们称之为美,只要掌握了这个共性,就能理解一切美的现象。
二是审美心理,它源于古希腊人知、情、意的划分以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为核心,从本体立论来谈美学的人不少,康德是典型代表三是艺术,它源于艺术概念在西方的演变史艺术具有追求美的特性,由此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艺术哲学”。
古典美学的三面是以三套逻辑来运作的:第一面依靠现象—本质模式,从美的本质到各类具体的审美现象第二面主要运用主体—客体模式,将美的客观类型与美的主体感受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第三面主要构架于艺术分类体系,把艺术门类与审美类型及其历史发展结合起来。
美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术气质,或主论美的本质,或专研审美心理,或重在艺术哲学,同时这三类之为美学又在于它们都以美的本质来统帅自己的体系,如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是到了现代阶段尤其是进入20世纪,美学研究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美的本质的消失或隐匿。
古典美学以时代和国别划分流派,如古希腊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美学,到了近代有了英国美学、法国美学、德国美学……而二十世纪的流派划分要复杂得多,二十世纪众多的美学流派可以归纳为八个巨流:心理学美学(包括实验心里美学 。
思辨心里美学 精神分析美学 格式塔美学)、分析美学(分为以逻辑实证为代表的分析美学和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美学)、自然主义美学(自然主义 实用主义)、形式/结构美学(俄国形式主义 英国形式主义 英美新批评
捷克结构主义 法国结构主义 符号学 法国解构主义 美国解构主义)、现象学美学(现象学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前期西马 法兰克福学派 后期西马)、新神学美学(马利坦
巴尔塔萨 海德格尔)、后殖民主义美学(赛义德 斯皮娃 霍米·巴巴)这八大流派不约而同地或批判或避开美的本质问题比如分析美学劈头就问“美的本质”属于哪一类命题,一切命题可分为可证实命题和不可证实的命题,就美学而言,“由心理距离产生审美态度”这一命题是可证实的,“黄金分割是古希腊造型艺术的法则之一”是可以证实的,但“美是理式”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不可证实的。
所有关于“美是什么”的命题都是不可证实的形而上学命题,是没有意义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说“凡是不可说的事皆当沉默”,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不去定义美的本质正是这个道理既然“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那么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会被看作一个真问题来不断讨论呢?维特根斯坦认为原因在于对语言的误解。
当问“水是什么”的时候,回答说“水的化学式是H₂O 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无毒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这是水的定义,只要把握了这个的定义,就完全知道了水是什么人经常问“x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并一般都能得到答案,所以当问及“美是什么”的时候,从柏拉图开始一代代美学家都在苦苦追寻这个答案,产生了一大堆公式,但往往都徒劳无功。
“水是什么”和“美是什么”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是个科学的问题而后者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因而我们有美的哲学而没有水的哲学批判美的本质的还有:自然主义的杜威认为美作为感性词语具有不可分析性;解构主义德里达认为任何第一原理都避免不了被解构的命运;法兰克福学派的
阿多诺从反对体系的角度否定美的本质……二十世纪也存在少数美学家认为美的本质存在,如海德格尔和巴尔塔萨但海德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存在但不能被定义;巴尔塔萨是神学家,他将美理解为上帝的荣光的闪耀,和上帝一样难以言说。
综上,想以一句话概括美早被各种美学流派视作是不可能的了,如果题主对美学感兴趣,要按美学史的发展来阅读原典,方可一窥美学堂奥。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