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百科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佛山铝单板一体板(古希腊音乐四音列形式)古希腊的四音音列音阶形式是怎样的,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6-30 点击:14

讲到西方音乐史甚至西方文明的起源都绕不开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我们在讲四音列之前,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所熟知的古希腊音乐吧(想直接看四音列的,可以直接从分割线开始看)讲到古希腊的音乐,其实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歌又包含了旋律与诗歌两部分,但我们的侧重点仅放在与四音列相关的旋律上。

那我们可以先试着分为两类——乐器音乐和人声音乐。乐器音乐器乐上,希腊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是里拉琴(Lyra)

一般是有5~8根琴弦,用弹子拨弦演奏在古希腊神话里,说是赫尔墨斯偷阿波罗的牛而赔偿给阿波罗从而发明的乐器,琴臂是牛角,龟壳为共鸣箱,牛肠为琴弦所以里拉琴也被认作是崇拜太阳神阿波罗的乐器里拉琴整体音色听起来很干净,古希腊人都会用里拉琴来作为伴奏,边弹边唱。

我们可以听一下《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古希腊音乐在线收听_西方音乐史_喜马拉雅FM​www.ximalaya.com/yinyue/10737180/51877848

听起来是乐器和人声是一起的,一个音对一个音的音节式所以古希腊人通常会用里拉琴做自弹自唱,但因为声音比较小,所以只会在家或者私下演奏那遇到庆典、仪式等大型活动要伴奏怎么办呢?他们就在里拉琴的基础上做了改版,出现里拉琴plus—基萨拉琴。

基萨拉琴其实结构跟里拉琴一样,只不过是体形更大,声音更大而已,基本固定了7根弦,所以也称基萨拉琴叫七弦琴。演奏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上方的摇把向下拉动来让音高出现变化

上面两个长方形的握把,是可以用来控制临时变音的还有一些其他里拉琴系的乐器在这里就不过多讲了,基本形制与演奏方式与里拉琴都很接近,比如巴尔比通 还有一种乐器,叫阿夫洛斯管,是小亚细亚人(现在土耳其附近)创造然后带到希腊而来。

乐器本身是两根有孔的管连接一个带有哨片的吹嘴组成的。传播到希腊地区时,希腊人主要在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仪式上使用它。

我们可以听一下【古希腊音乐】现代管乐鼻祖:阿夫洛斯管(Aulos) ——幽远,古朴,深邃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E741197L5?from=search&seid=2354925549424140268

上面就是古希腊时候主要的两种乐器了听起来我们能够知道古希腊人的音乐都是单音组成的,并且由于本身和小亚细亚地区有文化上的交流,所以音乐里也能够听出一些土耳其或波斯音乐的那种增三度以及微分音程所以通过上面的音乐我们能够知道其实古希腊跟器乐有关的音乐是会听起来有西亚地区音乐风格,。

整体比较朴素器乐在古希腊早期也基本都用于伴奏演唱,到了中期或者后期就出现了单独的乐器比赛,说明这个时候已经有纯器乐音乐出现了,比如阿夫洛斯管的标题作品《皮提亚的诺姆》当然,这个听起来似乎很难记,所以我们也就了解一下就好了。

人声音乐声乐上,那就一定需要讲一讲他们的歌词——诗歌其实我国古代的音乐也是如此,会以韵律诗为歌词进行演唱,比如《诗经》、《楚辞》就是有韵律的在古希腊,荷马史诗大家都知道由盲人荷马综合前人内容加上自己创作形成的两部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的合集。

讲的是几个世纪前迈锡尼与特洛伊之间的宏大战争荷马的所写的史诗也是按照诗歌的格律来创作的,叫六音步抑扬格,“抑”就是轻读,“扬”是重读,简单来讲就是读起来有停顿和强弱,也就有了节奏感,比如:(请听原版朗读)

“你们,来这里,吃饭,觉得,饭,很好,吃,我看行你们,来这里,吃饭,就像我给你们拉面,一样很开心”这就是个抑扬格,前重后轻。

所以也会有许多诗人或者音乐表演者用琴伴奏,来按照诗歌韵脚的节奏表演诗歌例如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等比如前面在说里拉琴时候举的例子,就是一首声乐赞美诗《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古希腊音乐在线收听_西方音乐史_喜马拉雅FM。

​www.ximalaya.com/yinyue/10737180/51877848

还有一种诗歌叫抒情诗,是由女诗人萨福创作的,更加侧重歌颂人的情感萨福应该算得上是早期女权主义代表了,公开出柜还引领时尚风潮,艺术天赋高得连柏拉图都称她为“第十位缪斯”但很可惜她的作品很多都没有得到保存而失传。

前面说过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是跟太阳神崇拜与酒神崇拜相关的太阳神本身是文明、理性的象征,所以古希腊人对于太阳神的崇拜是有秩序和节制的,但酒神本身就是痛苦过后狂欢的代表,所以人们在酒神崇拜的仪式上就经常喝上头,伴随着阿夫洛斯管又唱又跳,有点类似狂欢节的样子。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古希腊人种葡萄和酿酒技术会比较好,每次丰收之后就会有很多庆典活动,就好比我们现在一样,那以前没那么多规矩,丰收了大家就一起玩乐,那么肯定就要喝点酒跳舞尽兴对吧。

但是古希腊人将神灵崇拜加入之后,就有点宗教狂欢的意思了,人们除了自己玩乐,还会讲述神灵的故事或者扮演。

巴西人的亡灵节最开始的狂欢有些类似这样的,只不过古希腊人是头戴羊角,因为酒神有半人半羊的形象,所以也叫羊人戏这种狂欢节通常还会有一个人作为节日的主持人,在引导大家的时候,还会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事迹讲一下,顺便表演一下,旁边也会有专门的歌队来颂唱诗节。

这样就形成了有剧情讲述,有歌队伴唱,有舞蹈演员伴舞的形式,这就是酒神仪式的最高规格了其实这么看起来,就跟一个戏剧雏形非常相似了,所以古希腊的戏剧也可以说是从酒神仪式发展而来包括像埃斯库勒斯,索福克罗斯,欧里庇得斯三位悲剧作家以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都是基于酒神仪式这样原始戏剧雏形上进一步把音乐和戏剧结合更紧密,内容更丰富以及体裁更多样和更有深度。

我们也可以来听听看目前仅存的古希腊戏剧片段——《俄瑞斯忒斯》-欧里庇得斯俄瑞斯忒斯钢琴谱-合唱曲残存片断-欧里庇得斯-琴艺谱​www.qinyipu.com/gangqin/shequ/45577.html

这里面的突然多声部出现的地方,应该就是当时在表演时候歌队与表演者之间的呼应现在我们也只能听到这样的音乐了,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戏剧表演其实是有齐唱、舞蹈和诗歌,所以也会叫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

其实还有很多古希腊的音乐因为没有办法保留下来,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没办法听得到了我们来看看四音列我们可以从一位古希腊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塞诺斯(他不是亚里士多德哦)那里搞明白四音列是什么,以及跟四音列有关的大完整体系

和小完整体系又是什么,以及看起来很古板的四音列,真的就只有这三种就构成了古希腊音乐吗?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亚里士多塞诺斯对于四音列的提出他总结了当时的音乐规律,就好比现在我们有人会总结流行音乐的4536251和弦进行一样,提出古希腊音乐的四音音列。

这也就说明四音列并非是他创造出来的,而是原本之前的古希腊音乐中就有这样的创作规律,并且就叫四音列(tetrachord)他进行了汇总以及归纳,将原本不成完善体系的音乐理论研究变为完善四音音列其实就是组成当时古希腊音乐的核心音列,一个四音列就只有四个音,首尾两个音是纯四度关系。

四音列在民间有许多排列方法,他总结归纳后,认为主要有三种首尾不变,中间两个音变动的四音音列排列方式(只是排列方式,并不表示一定要按照前面是大二度,后面是小二度,也可以先由小二度开始,后面接大二度):①由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构成的:比如C D E F,也称自然音列

②由增二度、小二度、小二音构成的:比如C #D E F,也称变化音列③由倍增二度、钢琴缝里的音和钢琴缝里的音构成的:比如C D(E音音高) E(微分音) F,也称四分音音列。

其实还可以构成更多的,只不过主要是这三种形式那实际的古希腊音乐肯定不会就四个音,排列法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上图进行,并且古希腊人也还没有规定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八度音阶,所以大部分音乐都会是有两个及以上的四音列组成的,形成超过八度或者不到八度的音阶。

这几个四音列会用1、同音连接;2、间隔一个音做连接比如:古希腊人会喜欢从上往下数,所以我们就用E音来开始,用第一类来举例子:E—D—C—B,这就是一个四音列(是从上往下的排列,上面示例图是从下往上排的)。

那要从E出发,回到E的话,就是E—D—C—B,A—G—F—E,这样从开头到结尾就成了一个八度,两个四音列是间隔连接的,就构成了我们现在说的音阶,然后旋律也会在中间的D、C、G、F上做变动,E、B、A音是保持不变的。

按照他主要分出来的两组四音列的三种排列方式,就有大概这么些个音后面音阶进一步扩大到了四个四音列的叠加,新叠加的四音列会用同音连接在首尾加上就变成了A-G-F-E-D-C-B-A-G-F-E-D-C-B,(加粗的是原本的两个四音列,斜体的是新加的两个四音列)

但这么排列下来,首音是A,结尾却在B音上,所以后面就加了一个A,可能古希腊人有强迫症,所以他们还是想要最后回到A,所以会在B后面加一个A上去,但是又不能算在四音列的,有点类似备胎的感觉这样就构成了以A音为主音的三个八度,那这样整个音阶就非常的稳定,因为都是通过四音列稳定相加,所以就把这样的音阶称之为大完整音列体系,(其实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翻译过来是这样的,Greater Perfect system)。

那人们演奏的器乐或者声乐基本都会在这个大完整音列体系里面变化,形成不同的旋律那在这个里面,其实根据中间两个的四音列还可以变成不用间隔连接,用同音连接,于是原来的E-D-C-B,A-G-F-E就可以变成D-C-B-A-G-F-E。

按照第二种,应该会要降B那这个新的两个四音列按照第①个排列方式,就变成了D-C-bB-A-G-F-E人们也会把这个体系替代原本大完整音列体系的上面,就构成了小完整音列体系那这样就形成了古希腊音乐的整体模板,音乐里面的主要变化都会在这两个完整音列体系当中出现,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音乐了。

例如E-D-C-B这个四音列,首尾不动,中间两个音变化的话,那就有E-D、#D、xD、C、?C、B,(打问号的是四分微分音的意思),所以旋律的变化还是会非常多样的当然四音音列并不是他用理论推导出来创新出来的,而是直接从当时的众多音乐中归纳总结而来的。

如果是别人来总结,也有可能会是不同的理论来描述当时的音乐规律可能说了这么多,还是有点不太了解,所以我们以古希腊戏剧音乐中的残卷——欧里庇得斯悲剧《俄瑞斯特斯》的第一首合唱曲338行-344行为例,来看看四音列是怎么出现的吧。

只剩这么一截了。我们按照古希腊记谱法转化一下转化成五线谱就成了

因为是残卷,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旋律片段。这个作品大约诞生在公元前四百年,四音列理论的出现也是公元前约400年左右。我们整理一下这个旋律片段里的所有音,然后列举一下哈:

这么一看,就是属于我们前面列举的第一种排列方式,也就是由两个大二度和一个小二度构成的四音列,只不过排列顺序不是完全按照书上例举出来——先两个大二再一个小二度这样的排列在研究古希腊四音列的时候也提到过,即也是可以合理存在并且是正常现象的。

By transposition of the order of the intervals within a particular genus, the variations of figure or

species were effected(PHILLIPS BARRY,1919)翻译过来也就是:通过将特定genus的间隔顺序转位,影响了图表中或四音列种类的变化。

至于genus是什么,我们可以看看Genus is a term,used in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theory of music to describe certain classes of intonations of the two movable notes within a tetrachord.

即Genus是用来描述四音列中两个可变动音所形成的音调种类那么genus的改变会导致不同四音列种类的变化,因此也就形成了同一种类型不同排列形式的四音列,如上图第一行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自然音列的不同Genus三种的排列方式,第二行是变化音列不同genus的排列方式,第三行则是四分音符的。

所以看起来,这首《俄瑞斯特斯》第一合唱残卷的音乐旋律确实是能够被四音列理论予以解释的,即属于自然四音列中的第二种Genus类型那么除了自然音列和变化音列之外,四分音这种微分音程是怎么出现的?至于为什么会还要划分出四分音呢?。

其实古希腊并不常见对四分音的演奏,甚至人声也很难准确唱到四分音而四分音的提出最初是在一些乐器在演奏时音出现杂音或者不完全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音响效果,而这种效果也被当时的音乐理论家作为一种“美感”而得到注意并且发展,从而予以理论化之后,才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

这种结构在原先的观念中并不“合理”,之所以被“发明”,是因为奥林波斯认为它“美”,这种美感则诉诸于他的听觉,他将这种“跑调”的音阶理论化之后,就在这种变换类型上创作出各种作品,开辟了古希腊音乐的新天地这也是吕西阿斯非常羡慕和赞赏的。

然而,这种亚里斯托森那主义的音乐观却未回答一个关键问题:若将音乐的美诉诸听觉,即“只要好听就是合理的”,那么“好听”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人类的听觉判断都是相同的,不存在任何差异么?只有一个人觉得好听和成千上万的人觉得好听有没有区别?以四分音变换为例,这种微音程发出的尖锐、怪异的声音恐怕会让许多人毛骨悚然,但却让奥林波斯“深深为之震撼”,他的听觉和普通人的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研究》)。

当然这种四分音的四音列的美感,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十二律的听觉听起来会有些奇怪,当时的古希腊也是如此,因此这种四分音微分音程的出现无疑在当时是掀起了对于听觉主观标准与美感衡量客观标准的一次冲击最后我们来看古希腊的另一个残留下来的音乐片段——赛基诺斯墓碑歌和四音列的关联吧。

原谱

这是翻译过来的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