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自己会说话135(游)“游”字的原义并不重要,但它的第一个引申义很重要。“游”的原义:
“游”字的本义就是指旗帜上的飘带或下垂饰物但“游”字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引申义,或者说,“游”字还有一个基本意义,被许多人忽略了,包括《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这个字义就是 “游”字的“游学”之意因为古代造字时代,大约在商代。
我们知道,商代其实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并不是完全“一统”的,而是由许多的部落族群构成但各族群之间是有一定的默契的:尽量和平相处,特别是上层 “贵族”阶层,他们的子弟要能够学习到其部族的管理技能或者其他技术。
我们还知道,直到孔子时代,孔子办学时的弟子来源基本上都是各诸侯国的贵族;齐国的“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士人包括春秋四公子热衷的“养士”制度,基本上都是“游学”的士,流动性地在各地游走学习交流。
回到“造字”时代,各族群的贵族子弟外出学习交流时,通常是三五成群,甚至更多人结队而行那个时候,各部族最害怕的是外来侵略,如果是不明人群前来,必须以高度的警惕来戒备所以这些年轻学子就“打出游学的旗帜”这就是“游”字的最初引申义,或者也是造“游”字时的最初意义之一。
昨天,我们解读了“旅”,今天我们又解读了“游”字,那么“旅游”的含义就清楚了:成群结队外出参观学习就是旅游其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结成人群队伍,二是学习交流知识技能再补充一点:“游”者都是有身份的“士”,因为具备“士籍”的人,才有被接待和供应基本生活条件的资格。
“民”和“奴”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士”字我们以前曾解读过,是指“公候”们的直系后代,但通常是“四世而斩”,也就是到第四代以后就不具备“士”的身份了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孙”们各国 “流浪”,以期获得重用,所以流传下来的叫“公孙”的特别多,他们也是以“游”的名义到各国寻找机会。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也是为获得重用,但使用的仍然是“游”的名义。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