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部短篇是最能体现刘慈欣的写作水平科幻文学也被称为“点子”文学但是想一个“点子”容易,把一个好点子变成一个好故事,就很难了地心文明算是科幻小说常用的素材但是怎么能把这个烂大街的素材玩出花,确实需要不一样的思路
《山》从设定上来说,是沿用了埃里克·西蒙的《伊卡洛斯星球》高赞说可能是马洛里的事迹启发了刘慈欣但实际上,是《山》是对《伊卡洛斯星球》中某些欲言又止片段的扩写:这样的文明与我们的文明大相径庭她既不知道火,也不知道轮子。
伊卡洛斯人肯定发展了一种与我们地球人完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因为我们地球人是生活在万有引力的世界里以及年和日的时间中的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空心球里面——数千年来,甚至可能数百万年来——生活在一个我们的祖先对一切都进行过透彻研究的空心球里面,然后假如我们当中的某个人产生了下列与任何经历相矛盾的想法:我们这个世界也许不是整个宇宙,岩石外壳可能有个尽头,而且在岩石外壳的后面
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存在着——我们会怎么办?虽然《山》借鉴了《伊》但是两者实际创作出来的故事却有很大差别《伊卡洛斯星球》是典型的“设定文”,脑洞一个新奇的外星球,然后...没有然后...作者写这几千字就是为了“隐喻”某些东西,而不是想给你看什么惊险刺激的故事
《山》大部分篇幅都用来讲述地心文明的对外探索历史,而在《伊卡洛斯星球》中甚至没有点明,只在最后暗示了一下我们再看看其他作家怎么写地心世界阿瑟·克拉克《地心烈焰》,采用叙述诡计,对地心世界探索历史进行回溯,结尾再来一个反转
小林泰三《天国与地狱》使用传统写法,取几个人物,让其发现“世界”的异常,然后一步一步推导出世界的真相这四种写法,《伊》纯设定,篇幅过小,各种隐喻都是浅尝辄止,读起来就不像是一部小说,而是ppt讲概念《地》虽然结尾惊艳,但叙诡的问题也是致命的,不值得读第二遍
《天》虽然代入感不错,但是对“世界”交代的不够清楚,而且技术细节和无关紧要的情节过多,会让读者失去耐心《山》相比之下,虽然有缺点,比如过于流水账,但是优点也非常明显,套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写法非常有代入感,信息密度高,废话少,对“地心”世界的设定非常完整,细节很丰富,但又不繁琐
所以这四部小说放在一起,《山》的阅读体验要明显高一截当然了,刘慈欣的本事不止于此,《三体》1中对三体世界的描写手法更加高级遗憾的是《山》应该写长篇的刘慈欣在采访中也感慨过有意思的是《伊卡洛斯星球》中文版在《
世界科幻博览》2005年12期第二次出版(第一次是《科幻之路》第六卷1999年)《山》发表在《科幻世界》2006年01期,两者仅差一个月不知道是不是两家出版社在较劲补充一下刘慈欣的采访:南都: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构思“三体”三部曲的?整个故事最初的那个内核是什么?
刘慈欣:“三体”来源于两个构思,一个就是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原来打算用来写一个短篇的,后来我发现挺可惜,这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我有一篇短篇小说叫《山》,写出来以后觉得很可惜,包括我自己和读者都觉得那就是一个长篇小说的梗概。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