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因修路,天麻、金耳产业园荒废一年,个人损失超20万元,老魏却说:“这个代价划得着”老魏全名魏啟明,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羊盘村的产业大户细问得知,老魏今年48岁,只是面相看特别显老。
“一愁运费高,二愁缺劳动力,还担心野猪时不时来捣乱,不显老才怪!”魏啟明几句话说出了留村发展产业的心酸“研究所”播“种”,羊盘村先富魏啟明模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的技术师承父亲解放初期,野生天麻是名贵中药,极其稀缺,60年代末,政府在羊盘村碓窝子(小地名)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天麻研究所”,研究人工种植白天麻。
“为应对不法分子搞破坏,7811部队派了5名战士保卫研究所建水井、防旱池等所需的水泥从外地运到山脚下,再由村民背上山研究所建了两层楼,墙用砖砌成,之前我们从没见过......”羊盘村原党支部书记魏仁元对往事记忆犹新。
实地探访,“天麻研究所”已不复存在,原址荆棘丛生,只剩下荒废的水井、防旱池魏仁元的说法,从中国药学会1986年6月在《中药通报》上刊发的论文《不同因素对天麻产量的影响》可得到应证作者刘玉亭那时在四川省医药研究院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天麻研究组供职,是羊盘村原“天麻研究所”的三名成员之一。
文中提及了广元羊盘山,列举了1972至1974年连续三年在生荒地和熟地做家种白天麻实验的产量比较数据,这和村民所说的“研究所70年代末撤离”能够吻合魏啟明的父亲,被推荐协助3名研究员工作;羊盘村总共去了6人。
研究所撤离后,这6人把学到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左邻右舍,80年代中期,一斤干天麻可卖10多元,二组村民仰仗资源优势和技术抢跑,家家种天麻,走上了致富路易地搬迁毁财路,老魏也被套牢富裕后,村民易地搬迁下山安家,这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
“耕地、林地在山上,乡亲们长期不闻不问,土地撂荒,林地封路,荒废了‘金饭碗’,再恢复难度就大了”羊盘村党支部书记王毅说,下山后的村民,大多没其他技能,日子越过越难2014年统计,全村368户14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87户321人,以山顶的易地搬迁户为主,贫困发生率高达22.29%。
5年脱贫攻坚,脱贫户刚见起色,又赶上新冠疫情,尤其是今年,外出务工机会锐减,帮扶干部常为群众稳定增收发愁羊盘村海拔1450米,砂土半阴半阳,松软肥沃,特别适合种天麻,2013年,血气方刚的魏啟明回到老宅,利用林地、撂荒地大面积种天麻。
“前几年不错,天麻最大的一个重1.3斤,大多数都在8、9两左右种植4、5亩,一年能挣好几万元”尝到甜头后,魏啟明又增加了金耳、香菇等扩大产业规模,先后投入24万元“没想到被套牢了”一度时期,魏啟明有些焦躁。
发展产业,高峰时魏啟明年需菌棒近20吨,林地离产业园直线距离不到三公里,但主路没硬化,水毁严重,只能采用人工和三轮车搬运,每年产值20万元,至少一半花在了搬运上,扣除物料、人工成本,所剩无几了防范野猪破坏,需24小时在大棚值守。
种金耳一天得两次喷水,防旱池储水有限,运水上山又路难行,去年一村民回村建房大量用水,金耳几乎绝收“以工代赈”项目输血,“老产业”重燃希望今年修路,产业园被迫再次荒废,急火攻心的魏啟明反倒高兴起来:“路建好,所有难题都化解了,利润会大幅提高,这个代价划得着。
”羊盘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主要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7.34公里产业道路,硬化693平方米文化广场,项目估算总投资525万元,今年6月30日动工,由村民自建,按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发放+技能培训+折股量化分红”的综合赈济模式实施。
“前期我们进行了用工摸排,194位村民愿意参加务工按照劳务报酬总额占中央资金不低于30%的标准,本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00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总额为178万元2名返贫监测户劳动能力弱,得到特别关照,分别作工地安全员和材料保管员,务工约200天,收入可达2.4万元。
”王毅说魏啟明也在务工名单中,还担任了材料采购组组长:“项目实施,不仅能解决乡亲们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还能促进村里发展,尤其有利于今后产业发展”魏啟明表示,将和其他村民一起,严把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把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增收工程、满意工程和民心工程。
村委会收集发展意愿得知,路修好后,12户乡亲愿回村重操旧业,计划年种天麻50余亩听说有人愿回村“结伴而行”,魏啟明笑得合不拢嘴:“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多些创业户,才能留下更多劳动力,村里才有生机”他想恢复“天麻研究所”,用好林地资源,留在山里干出一番红火事业。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