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常见问题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鞍山铝单板十大品牌(吉鸿昌纪念馆红色意义)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8-27 点击:13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名将文天祥在抗元战争中所写下的诗句这首《过零丁洋》不仅感叹国运衰败,又慨叹个人的悲凉,将家仇国恨、艰难困苦渲染到了极致,同时,又慷慨激昂,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与舍生取义。

这首诗歌至今仍被我们传唱着让我们把时光倒回100年前,那时的中国也正处于兴衰危亡之中,随时随地都有着灭国亡种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的爱国义士,他们披上军装,奔赴战场,成为了一代代的爱国名将而在这些爱国者中,有一位抗日名将,他虽然面对死亡,却傲然赴死。

生命的终点,他端坐在太师椅上,称:要堂堂正正,看着子弹他,就是吉鸿昌

弃文从军,立志报国吉鸿昌是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生于1895年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虽然家中贫苦,但是父亲却十分的爱国于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吉鸿昌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着爱国思想但他觉得,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是无法救国的,真正能救中国的,是成为军人,为国杀敌。

于是在1913年的时候,18岁的吉鸿昌弃文从军,立志报国他立刻投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部队,成为一名军人刚开始的时候,吉鸿昌只是西北军中的一个无名小卒,但是由于他骁勇善战,极具战斗思想,便很快受到了晋升,并受到冯玉祥的重视。

也许因为从小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始终没有沾染到军阀的风气,他记得父亲对其的告诫,即:当官,就不许发财所以他所在的部队一直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被称为“铁军”吉鸿昌逐步在西北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老百姓和军队里有着极高的威望。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面对迫害,从容不迫而正在当吉鸿昌认为自己可以大展拳脚、报国救国的时候,由国民政府所发动的北伐于1926年拉开序幕在中原大战中,吉鸿昌作为主要将领和冯玉祥的主要部队奋勇抗敌,但是却不敌蒋的军队及外援,在负隅抵抗后,他们失败了。

不久之后,吉鸿昌的部队就被国民政府收编,吉鸿昌本人也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的总指挥之后,国民政府便开始专心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其设计蓝图中,要先进行内战,再抵御外敌于是,被收编之后,吉鸿昌便被蒋派去鄂豫皖苏区,负责攻打工农红军。

在一次战斗当中,吉鸿昌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吃过败仗的将领,却损失了整整一个团。

在战败之后,吉鸿昌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自己的军队与工农红军的区别在哪里?当他看到在苏区,百姓们热切的“送子参军、送夫从军”,工农红军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这种关系后,他立刻明白了工农红军才是老百姓的队伍。

工农红军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这便是国民革命军与红军的差距在吉鸿昌看来,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救国为民?那就是加入我党于是,吉鸿昌立誓不再与工农红军开战,并暗中帮助红军在苏区有一首民谣:“吉军来打仗,向天放空枪,走时丢武器,送给我党。

”就是形容吉鸿昌及其带领的军队的很快,蒋某人便察觉出吉鸿昌“不积极的剿共态度”于是,吉鸿昌被蒋某人解除兵权,强制下野蒋派遣他出国考察在当时,出国考察并不只是“考察”,更多的是一种“被流放”的状态就这样,那个在十几年前力图报国、救国的吉鸿昌被流放到了国外,正与他最初所抱的想法截然相反,为此他非常的苦闷。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加入我党,英勇善战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身在国外的吉鸿昌焦急万分他希望尽早回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在我党的帮助之下回到了天津,并且在华北中共局的帮助之下秘密入党。

之后,他建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英勇抗敌与此同时,他还秘密地成立了一个“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力图宣传抗战,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斗争,为国而战

堂堂正正,迎面死亡吉鸿昌回国并加入我党,投入抗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民政府的耳中在当时国民政府仍然抱有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于是,吉鸿昌成为了蒋某人心中的一块疙瘩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当中,蒋介石将吉鸿昌抓获,以“通匪谋乱”的罪名判处吉鸿昌死刑。

在1934年的11月23日,吉鸿昌被抓捕。11月24日,即被抓获的第二天,就受刑。蒋某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要求解决吉鸿昌,可见蒋某人对吉文昌的憎恶之情以及蒋卖国求荣的心态。

吉鸿昌后代的接受采访时称,在被行刑的当天,他曾给家人去过一次电话当时他的小女儿这电话中哭喊着:“爸爸,你在哪里?爸爸,你快回来”而此时,吉鸿昌却不言不语,几近哽咽虽然面临死亡,但吉鸿昌却并不后悔他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诗句在面对死刑之际,吉鸿昌端坐太师椅之上,大声说:“我要堂堂正正,看着子弹。”他以正面挨枪,傲然赴死,流露出大义凛然的神情。就这样,他牺牲了。

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险,吉鸿昌在年少时毅然从军;面对政治上的迫害,吉鸿昌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仍心系祖国;面对死亡,吉鸿昌大义凛然,从容不迫那是因为他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他的爱国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