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78 期 ---2019/01/17Topic:真实态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今 日 之 声张坤:“别叫我85后剩女,我是兼职忙碌的斜杠青年,不恋爱是我的选择,一个人,我也过得风生水起”——摘自中青报《85后、95后、00后,最不爱听的就是那个“后”》。
扫码阅读新年伊始,就有不少人惊呼:“年纪最大的90后快30岁了!”——摘自中青报《最大90后如何避免“中年心态”》扫码阅读这两篇报道,在同一张报纸的正反面印出来,虽是无意,标题还是因“后”有趣地“撞车”了。
采编的小伙伴,其实也多是“xx后”虽撞得有点尴尬,却希望撞出一些带着真情实感的思考火花!啥是“后”?身份或标签的粘贴,标题或话题的设置,如果没有真正走进群里、走入心里,对于小伙伴们而言,未必有太多意义那些冷暖唯有自知的无力感、焦虑感、奋斗感、成长感,是外在那些肤浅的“炒作”或“深化”,不能真实触及的。
因为,更多外在热热闹闹的关注,有时可能只是一种虚假想像,只是出于一种功利的吸引或宣泄需要,制造出一些眼泪或欢笑包括“自不自”的媒体比如在为《啥是佩奇》的刷屏叫好感动声中,也隐藏着另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不是一场城市精英主义对乡村的虚假想象?
《啥是佩奇》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假设农村中已经没有“稍微年轻的人”,所以片子里出现的,都是牲畜、柴火、炊烟和老年人,以及要对大家进行智能手机培训的高音喇叭,这个场景是相当荒诞的……无论在“稍微有些年轻人”的场景,还是“已经没有稍微有些年轻人”的场景,都有一个不需争辩的事实:手机分享的一个个场景中,是离不开年轻人或“……后”出场的!。
只是,有时是“被场景”的,是一种虚假的想像,无关乎“……后”真实生活和情感当然,有时是“场景外”的,因为真实生活的“……后”们,过着属于自己的丛林生活,有着不为外人知的生态圈——根本不去与一些设计的“场景”玩!。
这正是值得大人们、成人们焦虑的,不是如何带他们进入某个场景,而是不知道到哪里找到他们;不是讨论不讨论“……后”的问题,而是那些喜怒哀乐的“……后”们,根本不Care(关注)与其在啥是“后”上耗神,不如在啥是真实的生活上,一起想想办法,一起相亲相爱,哪怕成一个被批评的成长伙伴,也比被漠视强。
青年态度——没有比真实生活、真实表达的“真实态”,更有态度了!提出你想交流的问题,在“坤哥007”微信公众号(ID:kunge007v)留言。我将用一如既往的真诚,回复自己的想法。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