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烧烤图鉴“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俗语,昭示烧烤大概是世界美食的一个“最大公约数”,也彰显烧烤抚慰人心的功能试问,谁能抵挡得住“美拉德反应”呢?正是那唇齿留香的大快朵颐,让人在忙碌一天后短暂忘却烦恼,赋予了烧烤触动你的胃、打动你的心的独特魅力。
从餐厅到自家院子,从国宴大堂到公园草坪,烧烤的氤氲烟火以一种大同的方式肆意飘散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一切皆可被架到炭火之上烧烤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美食这一层次,烧烤蕴含着世界各地不同而又相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人类对待美食和生活的共同态度。
烧烤,俨然又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放眼环球,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喜欢烧烤,从东非到美洲,从中东到东亚,再到欧洲、大洋洲,烧烤早已在人间烟火中经久不衰《环球》杂志记者深入各地,绘制出一份世界烧烤图鉴。
慢品烟火色,静观岁月长从这烟熏火燎之中,可能就体味出了世界大同的口有余香来源丨2023年5月3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点击图片了解各地烧烤美味↓↓↓01日本烧鸟:日常顶奢两相宜
02去吃一顿韩剧里的烧烤
03俄罗斯迎来烧烤季
04在西班牙古城里吃一只烤乳猪
05足球、啤酒和烤肠,德国人的快乐很简单
06在美国,无烤不欢
07巴西烤肉和阿根廷烤肉谁更香
08墨西哥人的“淄”味
09来自东非草原的炙烤美味
10走,去埃及吃顿烤鸽子
11成为“国宴”的澳式烧烤
烧烤的意义文丨《环球》杂志记者宿亮没有哪种烹饪方式像烧烤一样,能够同时展现时髦和原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火焰对食材的撩拨,人们跨越时间与古早的食物处理方式握手,也跨越空间与远方的焦香佳肴烽火相望超越饮食本身,这或许是我们能够赋予烧烤的人类学意义。
· 烧烤与文明史 ·英国浪漫主义散文家查尔斯·兰姆19世纪初曾经写过一篇幽默的文章《论烤猪》,其中杜撰了一个有关烧烤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猪倌火帝(Ho-ti)和儿子宝宝(Bo-bo)那时,人们日常还只吃生肉。
火帝出门打猎,留下宝宝在家宝宝玩火时点着了自家棚屋,连带烧死了屋里刚出窝的9只小猪烤猪散发出一种奇妙香味,宝宝好奇地伸手去戳烧焦的小猪,烫伤了手指他连忙含住手指止痛,却突然发现手指上残留的碎肉皮如此美味。
火帝回来后发现,宝宝烧毁了一切,还在狼吞虎咽地吃烤猪拿棍子教训“熊孩子”的火帝不小心也在烧猪身上烫伤了手指,最后父子俩开始大快朵颐,吃起了烤猪这对父子想保守烤猪的秘密,经常在半夜烧掉棚屋偷吃烤猪这样奇怪的行为引起了外界注意,邻居们把父子俩扭送法院。
但法官和陪审团在审理中也同样被证物,也就是烤猪烫伤了手指,并尝到了这种人间美味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不仅吃整猪,还发明了用钎子串肉吃烤串荒诞不经的故事当然作不得数,毕竟在那遥远的、茹毛饮血的时代,不可能有专门的养猪人,更不用说法官、陪审团等。
不过,能够杜撰出这样的故事,至少说明进入启蒙时代的人们已普遍认同,发现火与食物之间神奇的化学反应,对人类文明史至关重要· 灶神与火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火格外敬畏,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火与食物的关系影响。
《淮南子·氾论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为我们发现用火秘密的祖先,死后化作灶台,在每日烟雾缭绕中与美食为伴《庄子》说,“灶有髻”按西晋司马彪的解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也就是说,文化人对于灶神的想象就是一个红衣美男子。
在这些文绉绉的描述背后,多少烧烤美食在历史中飘香?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中国厨师拜灶神,每年农历八月初三要给灶王爷过生日我常想,西方厨师有没有守护神?要是有,会不会是普罗米修斯?不同版本的普罗米修斯故事各有不同。
迈克尔·波伦在《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与文明》一书中援引了赫西奥德所著《神谱》里的故事故事说,普罗米修斯向神灵献祭的时候准备了两份祭品,一份是藏在牛肚子里的牛肉,一份是肥肉包裹的骨头宙斯神通广大,就是眼神不太好,选了那份骨头,把牛肉留给了人间。
人们一看,以后都这么干,骨头在祭台上点火烤好给神仙,肉烤好给自己也不知道宙斯是不是硌了牙,盛怒之下剥夺了人类的火种,还百般折磨去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解读但我觉得,它至少说明,好的烧烤师傅,一定不能在食材上耍小聪明,要不然执业资格很有可能出现危机。
事实上在古希腊神话中,真正的灶神是赫斯提亚,她是奥林匹斯山上最神圣、最古老的神明赫斯提亚不仅守护着厨师和磨坊工人,还掌管着万民的家事火焰象征她的存在,又是家庭永续、稳定和睦与繁荣的保证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炉灶,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祭坛。
祭坛上的火象征着城镇的生命,每当一个城镇的人到新的地方建立殖民地,火也就伴随着这些移民到别的地方去火,是有形与无形的厨房,是流动的家的核心;灶神,是跨越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信仰,是饱暖得以守护的希望所以,就算颠沛流离,。
有火就有烤熟的食物,就有繁衍和传承· 隔阂也被烤化了 ·烧烤是一种热络的烹调方式,不仅炉子里热,吃东西的心境也热火朝天“进淄赶烤”的火热人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守着烤炉,无论吃什么都可呼朋唤友、其乐融融烧烤是一种社交方式。
在烤熟食物的同时,人们之间无形的隔阂也被烤化了《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与文明》这本书还提到,烧烤甚至在美国种族隔离时期都能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即使是在种族隔离最严重的时期,黑人和白人依旧能共享一块烤肉,虽然1964年的《民权法案》通过之前,美国的黑人和白人是禁止在同一个饭厅用餐的。
但如果城里最好的烧烤是黑人做的,白人也会在外卖窗前排队购买如今,烧烤成为几乎所有国家、所有菜式都能点亮的“技能树”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原住民把食物埋在火焰中烤熟,到土耳其风靡全球的转烤巨型肉串;从韩国散发着泡菜味的铁板烤肉,到美剧中华盛顿街头的烤肋骨……烧烤早就实现了全球化。
波伦在造访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家烧烤老店时,老板告诉他,烤肉最美味的是肉边上烤焦的那一圈皮这看起来是不是很亲切?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烧烤师傅,估计看到这里都会点头称赞在焦与糊的电光石火之间,地域、民族的差异突然变得模糊。
原来,从烧烤看,人与人的差异如此微小故事里的火帝父子和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都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厨师先锋来到今天各式各样的烤炉旁边,估计他们同样能大展身手延伸阅读☞ 博物馆日丨嘉峪关,跨越1700多年的烤肉文化。
监 制 | 潘 燕编 辑 | 唐朵朵关注 ▼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