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资料图片:11月8日,一名市民在沈阳市皇姑区道路上骑行继11月6日遭遇强降雪天气后,辽宁省沈阳市当日再度迎来降雪天气(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要来袭”自11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预警以来
我国东北地区已遭受两轮降雪叠加影响中东部多地也迎来了换季式降温来势汹汹的寒潮和冷空气是一回事吗?寒潮频繁出现时冷冬就要来了吗?蒙头睡觉可避寒?……厘清防寒误区方能科学防范寒潮的危害误区一寒潮出现时“冷冬”就要来了?
真相:此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其实,“冷冬”是有严格气象标准的,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偏低于特定值,且出现“冷冬”的地方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则定义为全国性冷冬因此,“冷冬”更多是总结性而非预测性的,今后可不要被唬住了。
误区二天气越冷寒潮越疯狂?真相:没有寒潮的冬天不是完整的,但如果认定寒潮是冬季限定款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寒潮一年四季都会抛头露面,最喜欢春秋两季春秋季基础温度高,寒潮一到来,容易让气温大幅度降低,存在感超强。
但在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气温很难再往下打压,寒潮的存在感就比较弱了误区三秦岭和南岭是寒潮南下最大“绊脚石”?
真相:虽然寒潮碰到崇山峻岭就“掉头跑路”,但秦岭、南岭海拔不算太高,只能削弱寒潮的部分实力事实上,平均海拔比南岭、秦岭更高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才是寒潮南下的最大“绊脚石”误区四冷空气和寒潮是一回事?真相:
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四个等级在气象学意义上,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有着严格的“门槛”根据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C,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C,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C,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C的冷空气活动,就是寒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要体现的是降温幅度,所以寒潮不全都出现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根据近11年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数据可以发现,每年11月出现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误区五
天气寒冷要减少运动?真相: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不愿运动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运动不仅能驱除寒冷,还可以增强抵抗力误区六门窗紧闭的房间才暖和?真相: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二氧化碳会不断上升如果人们长时间在密闭的房间里工作或学习,不仅不保暖还容易造成因缺氧而引发的头昏等不适症状。
所以,哪怕在寒冬时节也应该每天按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误区七蒙头睡觉可避寒?真相:有人认为“寒夜温度低,蒙着头睡可以避免寒冷对于头部的侵袭,而且还能保暖”事实上,人们蒙头睡觉时,由于在狭小的空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导致氧气浓度随之下降。
此外,蒙头睡觉还会把被子里浑浊的空气吸入体内,不仅达不到休息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大脑严重缺氧,头晕脑胀温馨提示:防御寒潮要做到“两加三防”一旦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公众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做到“两加三防”。
加衣:当气温发生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手、脸的保暖加固: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防范高空坠物防病:老人、小孩和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防滑:雨雪天气来袭时道路湿滑,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防煤气中毒: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提防煤气中毒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受寒潮影响地区的公众需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遇到恶劣天气非必要不外出,做好保暖措施,加强防灾避灾意识。
每个人都要做好自身安全的责任人(本文综合自中国天气网、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报道)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李雪芹)①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②关注官方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hgsgafj/home?wvr=5③关注企鹅号:https://media.om.qq.com/5391184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编辑:周燕
一审:冯小芳 二审:杨 平 三审:马 寅
手机: 电话: EMAIL:68048562@qq.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佛山市 网址:www.aadkj.com
Copyright © 铝浩建材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42242号-4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