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铝浩建材厂官网!
铝单板新闻list center

全国服务热线

佛山幕墙铝单板铝单板定制(饮酒哪个朝代)

作者:www.aadkj.com 发布时间:23-05-06 点击:18

饮得益于周代政治家的政教和宣扬(如《尚书酒诰》等),结合其他时期和地区的考古发现,当时的饮品可能还有奶、茶等商人酷爱饮酒,彼时武王伐纣传檄而定,周公禁酒却东征了八年足见酒对于商代人的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据说神农时期就有饮酒的习惯。

《世本八种》则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仪狄、少康都是夏人,是说夏代人发明了酒当然,这些神话或许不能当真,但甲骨文中对酒的记载也非常清晰朱芳圃《甲骨学》中就曾解读了这么一段甲骨“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

郭沫若编写的《殷墟文字研究》,也有“酒,受酋年”的句子而且甲骨文中有很多疑似用酒祭祀先公先王的祭祀——酉彡祭,比如:来今甲戌酉彡王亥”,“庚申卜,酉彡自上甲一牛至示癸一牛,自大乙九示一牢,它示一牛?”等等。

商代不仅已经能酿酒,而且还有很多种类,用于不同阶级和场合的就甲骨文中有“黍酒”、“鬯酒”与“醴酒”和“酉束酒”等等商代的酒主要是粮食酒,多是由黍酿造而成的一般的黍酒商人径称为“酒”,犹如今天所谓黄酒(米酒)。

鬯酒是高级一些的黍酒,这种酒加入了香草或者香花,《说文》:“鬯,以秬酿郁草,芬芳条畅,以降神也”在甲骨卜辞中鬯酒径称鬯,皆以卣盛之鬯酒酒香美甘醇,深受上层贵族的喜爱,并经常用于祭祀祖先神祇除黍酒、鬯酒之外,商代还有所谓“醴酒”。

醴是一种米酒,《周礼天官酒正》有“醴齐”,郑玄注曰:“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据说这种酒比一般的酒更为醇香

酉束酒是一种经过“深加工”的酒,即经过过滤除掉渣糟清酒,用以奉祀祖先神灵另外,商代也可能已用稻米酿酒了,《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这是商代的“白酒”了但这种酒,目前没有甲骨文的资料除了酒之外,商代贵族甚至在夏天可以喝到冰爽怡人的冷饮。

据《诗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说明当时的贵族已经有专门用于储藏冬天冰块,用以来夏制作冷饮而用的冰窖了

酒类饮品酒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距今4800—4000年的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陶器残留物中也检测到了酒类遗存,它的成分与贾湖遗址的发现大体相似,表明都是相近的酿酒传统这些酒类饮品被称为混合型酒,是使用自然界中富含糖分的原料,如蜂蜜、水果(很可能是野葡萄或山楂)等来获取天然酵母,从而使稻米发酵以得到米酒。

比于早期部落,商代在酿酒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纣王“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虽然意在形容商纣王的昏庸,但也足以反映当时的酿酒业已经相当发达酒的种类甲骨文的记载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酒:鬯、醴和酒分别是加了草药的香酒,酒精含量较低的米酒和以大米或小米为原料,充分发酵的高度酒。

商代晚期很可能已经设立专门负责酒类生产的官员,商王有时还会亲自过问酒的生产与供应不同种类的酒具有不同的用途,适宜不同的活动这是酒在当时最重要的用途,所以周初颁行的《酒诰》在告诫“无彝酒”的同时,对祭祀时饮酒“网开一面”—“饮惟祀”。

醴和酒可能主要用于日常的宴饮活动,与我国其他时代、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一样,商人,尤其是贵族也喜欢美酒佳肴,生前享受酒池肉林,死后也要随葬饮食

商代墓葬中的酒类遗存主要发现在卣、罍、提梁壶等器物中,这些器物器口严密,密封良好,在机缘凑巧的情况下能够为我们保留下3000多年前的“美酒”1980年在河南罗山后李墓地出土的3件铜卣“内存液体”,其中在M8出土的铜卣中提取出重约1千克的液体,味道浓郁香甜。

殷墟遗址1983年发掘的1座墓葬中出土1件铜卣,“卣内存有液体……液体白色透明,内有杂质,似植物纤维状”,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检测,液体内含有乙醇成份,基本可以确定为酒1984年发掘的戚家庄东M269所出铜卣“内存有液体”,可惜的是卣腹被探铲打破,混入了土壤等杂质,未能取样检测。

此后在大司空墓M303等墓葬中也发现了疑似是酒的液体94年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中又发现了6件残存液体的铜器,检测后发现也含有酒精虽然多位学者认为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应该属于西周早期,但毕竟去商不远,仍然可以作为参考。

酿酒技术酒的产量增加与酿酒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相比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是利用水果等发酵形成的天然酵母促进谷物发酵来酿酒,商代已经开始专门制作酵母,以提高酿酒的效率和产量《尚书说命》载武丁语,“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是以“曲蘖”在酿造酒醴过程中“点石成金”的关键作用来比喻人才的重要价值。

文献中以“曲”对“酒”,以“糵”对“醴”,所以历代注疏家多认为“曲”“蘖”为酿酒二法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认为,“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糵法亦亡”具体来说,蘖法酿酒可能是通过谷芽发生霉变进而产生糖化酶,酿出的酒较甜淡,酒精度较低;曲法酿酒可能是通过含淀粉的谷物发生霉变进而产生酒化酶和糖化酶,酒精度较高。

这种酿酒技术水平较高,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酿酒的主要方法酿酒作坊遗址应该是研究商代酿酒技术最重要的物证之一,相关线索早在1952年已有发现:郑州二里岗遗址在发掘T2、T5时集中发现了大量粗砂陶缸,这种缸形体较大,内壁常附着白色水锈状沉积物。

发掘者在排除了冶铜、制陶作坊等可能性以后,认为“似与当时的酿造有关”遗憾的是,白色沉积物未进行检测,所以不能确定属于酒液还是酵母

二十多年以后,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再次发现了与酿酒有关的遗址,而且保存更好、内涵更丰富遗址由南、北两室组成,全长14.35米,宽3.4—3.75米,出土物以陶器为主发掘者认为,陶瓮、罍、尊、壶等用于盛酒和储酒,大口罐用来盛放酿酒,盔形器用来蒸煮酿酒原料,经化验分析是人工培育的酵母;在4件大口罐中发现了李仁、桃仁、枣核、草木樨、大麻子等植物种仁,大部分应是酿酒用的原料。

因为出土了蒸煮原料的盔形器等,有学者认为这里可能是采用曲法酿酒无论具体采用哪种方法酿造,商代酒液中普遍含有较多杂质,所以在饮用时需要进行过滤殷墟遗址大司空墓地M303中出土1件铜尊,口部有木质器盖,“木盖下(原文一处作“上”,一处作“下”,核对出土现场照片,以“下”为是)再用大量植物叶子或花瓣平铺覆盖。

这些植物标本出土时保存完好,呈浅褐色,茎脉清晰可见,质感柔软如初经鉴定这些植物是短梗南蛇藤,专家们认为它可能是用于覆盖随葬器物的之所以选择短梗南蛇藤或许与其药用价值有关,亦或许存在某种医学信仰殷墟遗址还曾在墓葬中出土过装填板栗叶的铜器,因为栗叶是一味常用于治疗百日咳、肺结核、咽喉肿痛、漆疮等疾病的中药材,其用途可能就不仅是滤酒,还包括泡酒了,这种酒应该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药酒”了。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正在山西博物院展出的闻喜酒务头墓地的铜觚、盉内也有植物叶片的痕迹,铜盉上的植物叶片应是用于覆盖,铜觚内的则有可能用于滤酒虽然植物种类的鉴定结果尚未公布,但用肉眼判断与大司空墓地M303发现的十分接近,说明这种过滤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其他饮品饮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2016年,考古人员在汉景帝阳陵外藏坑K15出土的腐朽碳化的粮食堆积中鉴定出了茶叶成分,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茶叶遗存,同时也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近年来,在遗址处发现了可能是人工种植的山茶属木材,表明种茶和饮茶历史可能从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

虽然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我们认为饮茶在商代很有可能也是存在的据一项在近东和巴尔干地区开展的考古研究分析表明,人们在商代就开始喝牛奶了,不过暂时还没有发现商代人喝牛乳的直接证据学者认为羊的畜养以获取肉食为主要目的,同时还有获取一定量的羊奶、羊毛或羊皮等次要目的。

商人还有许多“餐桌上的礼仪”,也构成其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商代人实行两餐制,第一顿的时间被称作“大食”,时间大约在上午九时左右第二顿饭在“小食”的时候吃,大约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商代饮酒之风盛行,君臣上下都爱喝酒,酒器也很多,几乎任何宴会都要喝酒,只有养老仪式的宴会例外,是不饮酒的,也许那时的人已经知道饮酒伤身,是出于对老人健康负责。

关于商人嗜酒,西周康王时《大盂鼎》铭,记载有“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师”的训诫,意思是殷朝朝堂内外文武百官,都沉溺于酒,所以丧失了统治地位,就能佐证商人还习惯合族聚食,类似于家族聚餐鬯酒必须配青铜卣而盛之,“百鬯”就是一百卣鬯酒。